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基本职能表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中山大学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系列探索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跨学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改革者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动力,是我国快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与出路。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上需要做更深入的实践和探究。挖掘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探索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并尝试结合管理学基础课程重新构建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深入结合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做好人才培养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实现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21世纪大学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适应这种未来世界的公民,它本身既是民族的,又是面向世界的.这就必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我国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创新人才当然也成了焦点问题,以教育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为例,运用行动研究法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总结出教育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建议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能否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大学应从全面推行学分制、实施"因材施教",加强通识教育、实现专业与素质相结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国际化程度,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研究型大学要肩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发挥研究型大学科教协同关键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途径。本文以浙江大学科教协同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思考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全面推进科教协同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新及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构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在对我国高校当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对策,即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建设创造型师资队伍;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已成为多学科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教育协同创新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树立协同创新意识,整合多主体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使得教育更好地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契合,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创新型人才,就需要通过"研—赛—创"一体化要求来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研—赛—创"一体化要求下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围绕其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全面而深入地探究"研—赛—创"一体化要求下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并给出几点具有价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抓住了素质教育提"质"的内核,事关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能否实现,是新时期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湖南师大附中经过八年的探索实践,提出了"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差异性培养机制、教师研究型发展机制、学校高品位追求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吁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学术自由的优良传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然而,目前对于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搭建创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含义和重要性基础上,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科学高级人才培养中的初步尝试为例,验证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本文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开展激发教育;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及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四个方面讨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体性教育视角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路径,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有主体性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未来十年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首师大附中成立了"高中创新教育实验班"。我校"高中创新教育实验班"具体目标有三点:一是培养具有远大的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科学严谨治学态度的高素养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求真求实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的大学教学模式无法提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21世纪大学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必须转变以往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适应电子信息类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尤其是电子信息类高校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此,电子信息类高校,首先,应更新教育理念,开阔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视野;其次,要注重实训培养,着力构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再次,要强化协调统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搭建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体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刍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文章简述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苯素质,着重探讨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教育是多元、民主、自由、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突破、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实施开放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办学体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探索开放式教育机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建设开放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开放式的创新文化,"润"育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