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回顾创业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大学生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能力模型,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机制,即:推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建立实训基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能力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青年的就业工作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青年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对温州市瓯海区的青年创业状况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国内外的培育方式的比较,我们认为,应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建立多功能、高质量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多方位、易获取的信息交流体系;完善青年创业的制度保障;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培育的反馈、评价体系和跟踪研究,构建我国青年创业人才培育服务体系,为青年创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大学生来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青年的“创业力”增强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而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力”,也正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业教育重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高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创办大学生科技园区,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构建以政府为核心、高校为主体、社会和家庭广泛支持的创业教育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业精神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成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浙江大学生创业精神内涵丰富,在当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重点从构建浙江创业精神“本土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具有浙江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浙江创业精神学术团队、重视大学生创业榜样教育等四个方面探索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业文化具有独特性、融合性、塑造性和实践性特征,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高校内涵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地域文化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有利于培养高校创业文化自觉和创业文化自信,有利于构建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高校创业文化,有利于形成整合性的高校创业文化,有利于发挥学校的辐射功能、推动地域的发展。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路径为:第一,吸纳典型创业地域的创业文化;第二,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相互联动的高校创业文化培育机制;第三,在融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高校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创业指导是为了促进青年创业而进行的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是职业指导的继续和发展。其任务是培养青年创业精神,帮助青年学会创业本领,引导青年落实创业行动。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建立“专业—就业—创业”贯通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和创业知识实践、综合实践、创业实践。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体系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让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创业工作,实现职业生涯发展。最后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多变、快变、迭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继续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明确宗旨、创新起点、培养方式、价值导向和支持条件等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首先,创新源于提问,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要从敢于质疑、大胆想象的思维突破开始;其次,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建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需要着力推行崇商重义的价值观念,积极创设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最后,还要从实践引导、四轮驱动的支持体系入手,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最终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强大合力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结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本着指导性与目标性、科学性与全面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原则,将大学生创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创业意识和创业品格两大维度,包括创业意向、创业思维、创业个性、创业品德4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该指标可以为高校评价大学生创业精神提供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财经院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业精神的欠缺。新儒商理念与创业精神的契合,对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引和驱动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中国财经院校应当秉持和奉行新儒商理念,积极实施新儒商教育,构建基于新儒商理念的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机制,营造"新儒商"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化思想道德教...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省高校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还很模糊、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需要重构,与之相关的社会性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亟待跟进。在未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务必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氛围培育为辅助、以价值定位为导向、以创业精神为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设计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集群;大力完善创业机构体系,多元构建创业实践体系,全面打造创业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创业精神的内涵是创新、实践、拼搏,它对大学生在校学习和未来就业有重要意义,是目前大学生急需而普遍缺失的。高校需以培养创业精神为主线,从开设课程、聘请导师、树立榜样、举办赛事、提供孵化,到重视人格心理训练,构建系统、综合的培养体系,推动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普及、创业品质培育、创业能力提高为主要内容,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实施途径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业精神体现着区域创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具有重要的熏陶、激励与引领作用.因此,继承与弘扬区域创业精神,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作用,不断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率,形成浓郁的社会创业氛围,是实现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业素养就是创业行动和创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主体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经验和创业精神。要确立以创业促就业、促致富的政策导向,建立完善的城乡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组织程度较高的联合创业和合作创业机制,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着力培育农民创业素养,切实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和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日、英等国学者对创业的内涵认知,指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既要重视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也要重视创业精神的培育,进而提出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目标应树立"培养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锻炼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文章阐述了独立学院从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四个维度开展"四创模式"的创业教育思路,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主要是基于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业教育,而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则着眼于大学生的潜在特征进行创业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相似文献   

18.
有效地解决当前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局面,根本途径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徽商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借助于徽州人在经商过程中形成的开拓精神、团队精神、务实精神和儒商精神来强化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增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创业文化培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培育创业文化,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更好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结合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高职创业教育评价可从办学水平和个体发展水平两方面开展。前者可分为组织管理、教育观念等方面,后者可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