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改革中若干问题与困惑的反思 1.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论争中思索,关注改革中过程性的教学行为,释放教学张力,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有关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论争历来普遍存在,从不多把课程问题纳入学术研究领域而导致的教学论涵盖课程论的传统,到近代以来因为重视教学内容更新而重视研究课程问题导致的课程论涵盖教学论的传统,再到以“课程实施”或“实践的课程”替代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作为存在的事实,真实地预告着有关这一论争的某种前提:即要将教学(论)纳入课程(论)之中。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强调课程的“综合性”。“综合性”这一概念无疑是在总结多年来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以往观念的一个突破与创新。就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方面。在语文教学领域,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落实“综合性”这一目标或要求呢?  相似文献   

3.
王妙 《教育与职业》2006,(21):27-28
“实践课业教学”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对课程教学的载体,方法和考核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究。它把“实践课业”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载体,把“课业操作四步法”作为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把“课业成果”作为能力评估的工具。“实践课业教学”对高职课程教学的转轨变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是关键的一环。而在我国传统课程教学中,生命意义的缺乏是其根本缺陷。因此,在实现教学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的“成人”价值上,回归课程教学的生命本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师专“中学化学教学法”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突出课程的实践性,采取教学原则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的教学方法,用“综合评定法”考核学生成绩,经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证明该项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2001年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选编、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课程管理的落实等方面都紧紧抓住了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给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蓬勃生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扩展,新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学实践等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客观需求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开始产生,而且目前显现的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对此,广大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了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与反思,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理论支撑点及现实基础”、“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对象)”、“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课程评价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当然,这其中不乏对此次改革的反对之声。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原先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目标、内容选编、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似乎原先的基础教育让学生感到恐怖,压抑着他们的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了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即课程被视作学校教育的目标或内容,而教学则被视作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课程规定学校“教什么”,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则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20世纪初,名教育哲学家杜威先生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80年代中期,美国学韦迪(Weade)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术语,来概括课程与教学融合的状态,在晚近的课程及教学理论界,“课程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唤。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所呈现的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形态即属于“课程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的“权力赋予”、“一系列事件”、“冒险活动”、“生成性目标”及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该校教科室主任王备通过网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绍兴市积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绍兴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的关系出发,得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呼唤“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观点;在对“互动型”教学的开放性本质作了详细阐述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实施“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实践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月刊》2003,(7):31-33
教学和评价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改革跟不上 ,课程改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评价改革往往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为此 ,本刊记者 (以下简称“记”)专门就这两个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 (以下简称“吴”)和倪文锦教授 (以下简称“倪”)。  相似文献   

13.
开发“校本课程”是近两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新举措,它是课改实验中必须认真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被刻意加强了的一个目标领域。加强情感目标的教育,是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师与学生、环境等课程资源,进行情感教育,落实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教育领域,人们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观称作“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本文试图在全面阐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础上,就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若干问题作些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别于已往历次改革,不再停留在教科书或教学方法改革层面,而具有明确的课程理念和对课程的整体思考.是一场深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场改革中,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不再局限“文本课程”,而重视课程的生成性、选择性;教材不再是被神化的“经典”,而成为课程“范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客观真理”的呈现,而是师生多维互动、对话交流的动态生命体验过程;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校内外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能丰富课程内涵,扩展课程外延;能使教学融入生活、走向开放;使教师角色蜕变、范式更新;使“教材”变“学材”,实现转型与“换脸”。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体育师范专业体操教学必须改革。首先是对体操课程的改造,把原有的体操课分解为:“基本体操”课、“学校体操”课、“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健美操”课和“艺术体操”课。在此基础上改革体操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对考核内容与方法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唐彦 《四川教育》2005,(6):20-20
对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不加选择地放弃,盲目追求课程实施过程中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师不再张扬传统教学中至今行之有效的经验了,能否“创新”成了判断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似乎“新”的都是好的,“旧”的都是不好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了一些让人迷惑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论述了面向社会需求的“水文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的“水文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教学任务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最后总结了面向社会需求的“水文地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