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教育》2011,(3):36-37
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规划,让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与这个村的名字一样,杨柳坪村所属的几个自然村民居住地,也都叫什么什么坪,什么什么台。其实,这里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全村分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平”,大概是先辈村民们的美好愿望吧。就在村里较居中的荒土坪,村民们建起了一所袖珍小学,取名叫杨柳坪小学;要说居中,只能  相似文献   

3.
朱海燕 《海南教育》2014,(24):74-75
我们每一天都有可能会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被自己、被别人或者被环境暗示着,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暗示信息。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杀生》,电影中村民们整天在村里游说牛结实得了什么怪病,还经常当着牛结实的面说他脸色不好看,人没力气,问他是不是不舒服,对牛结实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暗示和投射,成功地把他由一个健壮男子变成了一个衰弱的垂死之人,其实他并没有生病。、  相似文献   

4.
我拼命地往前跑,拼命地往前跑。 现在,我很后悔,后悔不该骂阿猛的妈妈。骂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骂他妈妈9我忘了阿猛是最痛恨别人骂他妈妈了。  相似文献   

5.
也许我们太渺小,也许我们太微不足道,也许在你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我们这些……也许我们是你的眼中盯,肉中刺。我们被人瞧不起,受人鄙视,被冷落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有谁知道我们的痛苦,有谁理解我们的心情和感受,有谁真正鼓励支持过我们,又有谁为我们排忧解难?没有,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是差生,我们学习差你们就认为我们各方面都差。我们就像是一块被人抛弃的抹布,人人不睬。看着你对优生的关怀体贴,我们常在心里骂自己,骂自己为什么不争气,骂自己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的好,骂自己为什么考试过后自己的名字总是…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都很爱学生,可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对爱只“收受”不“给予”?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爱的同时一点不被“感化”,照样我行我素,舍不得给同学一丁点儿帮助,打别人的继续打,骂别人的继续骂……直到“处置”了他,我才知道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2080年的S星球上,有一个叫水果城的地方,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村庄,像香蕉村、苹果村、草莓村、荔枝村、菠萝村等等。可是,S星球的国王却下了一道可怕的禁令:所有的村民都不得离开自己的村庄,也不准吃其他村庄的水果。这条禁令让所有的村民们听了都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评价习作是教师的工作。学生们习惯旁观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评改,老师们也习质于过日复一日地评改学生作文的工作状态,虽累不堪言,却也兢兢业业,如陀螺般不住地操劳着。 那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参与到自评、互评习作中来。这样的做法不少老师在尝试。我认为,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够,甚至可以说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能大概评判别人的作文好不好,但对自己的写作却常常束手无策,越看越像名家精品,无从下笔评改;表达能力次之的学生组织习作就有一些困惑了,对自己的习作或是别人的习作再提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是有些拔高要求了。  相似文献   

9.
说实在的,我这辈子算是被我爸妈给吃定了。一旦做错点事,他们就很团结地联合起来吵我骂我。别人家如果老爸打孩子,做老妈的绝对  相似文献   

10.
几乎从不请人为自己出版的书做序,而今却要为别人出版的书做序。不请人为自己出版的书做序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书不值得被名家、大师、学者、权威们序一下,而为别人做序是觉得该书有被序一下的必要,也就是说,看过该书,认为有些许话不吐不快。看过不少种书的序,那些序或是以大家高屋建领的态势对所序之书有深刻见解,或是以前辈风度温文尔雅地对所序之书有极佳评价,或是以文坛导师面貌出现对所序之书全力举荐,或是以理论权威的玄妙学问阐述所序之书的重要地位。总之,那些序多少都会为所序之书增添光彩,加重份量,因着名家、大师、学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