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课堂是通过现代化手段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意识、需求,实现教学与学生统一发展的课堂,主要是从实践角度出发,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品质进行提升,通过创建对话情境、建立对话平台等方式实现对话式教学.文章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首先论述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特点,其次列举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优势,最后结合实际对现实中小学数学如何展开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和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得到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教学提倡“低碳高质、和谐共长”并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注重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对话式教学强调课堂中师生通过平等、民主、有效的对话来实现教学目标。该文在生态观的指导下探索英语Reading 2课堂中如何通过对话式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重要的语言知识点。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教学将学生视为与教师平等的教学主体,主张师生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完成知识传递、情感共振,是破解当前部分课堂教师单向传输弊端的有效策略,也是充分激发学生互动积极性的合理手段。实施对话式教学,首先要求革新教学理念,实现角色转变。具体来说,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由“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由“接生婆”转变为“助产士”。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因此,对话式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现象的一种反叛,它必将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真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艳东 《考试周刊》2012,(45):87-88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致力于创造民主平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高职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则是提高学生上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的参与能力较弱,参与兴趣不高。文章认为应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用对话精神指导的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是指体现对话精神、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在对话式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具有独立的、完整的个性,他们互相尊重、信任,地位平等。对话式教学就是追求师生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对话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地激活了课堂的“能量”。在具体阅读教学实践巾。如何开展“多元对话式”教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下去?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既能融入文本、体验角色,又能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站在义本之上审视文本、作者、作品人物,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与多种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给传统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但由于对对话教学的偏颇理解,很多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对话教学都显得空洞和肤浅,对话中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组织对话教学之前,忽略了“倾听”这个前奏,没有让学生在倾听中进行冷思考这么一个过程。从而使对话浮于表面。笔者聆听了多节优秀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学。首先,教师得和文本“对话”.把握好文本.先取得和学生对话的发言权。其次,教师走进课堂,得先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让学生和文本个性对话。再者.教师作为“过来人”.不要轻易把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而应当把自己得到结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形式,给课堂带来了很多精彩,但是也出现很多偏差.导致了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真正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心灵的交流,而不是形式上的摆设。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构建科学的对话教学体系,才会使语文对话教学走向深刻和灵性。  相似文献   

12.
一、热闹不等于对话“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当然,课堂上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有人把课堂对话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课堂上热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教师作点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得出正确的结论。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3.
王德强 《文教资料》2010,(29):120-121
对话式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式。使课堂不仅成为传递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师要运用好对话式教学方式.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寻找合适的对话角色,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提高自身的对话机智,实现课堂上的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人终其一生都在对话,教学活动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三案六模块”、“全优课堂”模式教学践行了对话教学的全新理念,学习案引导生本对话,小组合作体现生生对话平台,交流展示尽显师生对话的魅力。创造性的学生是在民主、平等、自由和开放的对话课堂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冯娟丽 《成才之路》2021,(11):80-8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文章探究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价值及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课堂师生对话是数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师生对话受教师内在法则的支配,对话开始远离“官僚式的绝对主义”,趋向于“观念共享”.课例中的师生对话具有“双基”教学的特征:在课堂上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数学教学的效率,强调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对话中缺乏主动性,极少主动提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9.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生问答,对启迪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构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很难发挥明显作用。笔者在开展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或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学生无话可说,当然就谈不上对话了;师生就问题而论问题使得对话很难深入,当然更无法做到联系现实进行广泛的思考;学生体味肤浅或者照搬参考资料的内容,这样的对话只能说是换了形式的灌输,学生无法真正说出“自己的话”,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对话式教学势必将不是师生或者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而变成了更为繁琐的灌输,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本文笔者通过改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颇有收益,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供大方之家批评。  相似文献   

20.
【点评】王蓓老师创设了一种真实、自然、平等的对话教学课堂氛围.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对话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将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读准、读通、读出意境、读出情趣、熟读成诵。教学中老师善于抓住契机将课堂对话逐步引向深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全面的、深刻的。最后,老师又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归与文本的对话,积累了语言。升华了情感,并满怀新的追求走出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