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常常被忽视,而且许多教师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做出各种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心理、情绪、感情上,甚至在行为上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他的精神世界和学校教育相背离,虽然他人还在听老师讲课,但在心理上已经和老师产生了隔阂,学校教育对他的发展不再产生正面效益,这个学生就处于潜失学状态。潜失学是学生在行为上和学校彻底决裂成为显失学的前奏和预备期。  相似文献   

3.
高三学生压抑心理是一种反常的心理,通常表现为一定的行为特征,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要把握其成因规律,积极探讨压抑心理的矫治策略,为高三学生保持和发展健康的心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加强教师心理修养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普 《教育探索》2002,(8):63-6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除了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外,还应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运用,除了直接地、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要求以外,还可以充分运用课堂心理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包括个性心理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课题。所谓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为学生所察觉和感悟到的,并能影…  相似文献   

5.
性教育不仅是性生理的教育,同时,它还针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通过情感和爱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学生正确的行为,推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道德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当学生心理的各方面都正常时,其行为也是正常的;反之。学生心理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发生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被持续失常的心理所强化,就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品德问题。不少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不大关心性格内向、情绪失调的学生,往往把有些学生的孤独感和好静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暴露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这种把学生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学生原已失衡的心理矛盾,把学生推下品德不良的深渊。因此,德育中教师要有心理教育的思想,正确区分学生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性问题行为不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不仅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其终身发展,甚至其生命。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采用直接发现与间接发现相结合,做到对大学生心理性问题行为的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疏导和矫正,把严重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成就归因对学生学习行为有着明显影响。对于医学成人专科学生来说,内在性因素是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对外部因素的作用,学生们大多认为运气比背景更为重要,学业失败的学生还强调背景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心理倾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就其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唐举 《广西教育》2007,(7A):41-41,50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切实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即团体心理。所谓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体育教师掌握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箭华 《柳州师专学报》1998,13(4):69-71,78
从心理角度看,学生积极性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需要满足而产生的推动和维持自身活动的心理动力。作为管理者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其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测,控制和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使其能按我们要求的方向发展,以达到我们培养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的论文有许多,但鲜见学生心理行为的专栏。研究的大致趋势是:学生心理行为研究初见端倪,学习动机研究已成热点,学习心理障碍研究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研究已经初步涉及。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高职学生们,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正处于一个与社会的整合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前途和未来处于一个憧憬期,于是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引起消极的身心反应,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本文根据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执教中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把握其受挫的“因“——挫折感的形成,以及受挫后的“果“——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探究高职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使挫折对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产生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本文所指的行为偏差是指偏离和违反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并不严重的但有悻校规校纪的个体行为。这种行为对青年学生个人来说,既是突发性的、偶然的,但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以某一次行为偏差来判断某个学生的好坏。但是,青年正处在认识趋向成熟而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交接点上,此时,他们的人生观是动荡不定的,产生各种行为偏差是有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原因的。1.适应社会环境的障碍。青年学生处于心理生理迅速发育阶段,但社会心理尚未成熟,他…  相似文献   

15.
陶菁 《职业技术》2007,(11):35-36
人的生命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高职学生们,他们的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正处于一个与社会的整合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前途和未来处于一个憧憬期,于是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引起消极的身心反应,还可能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本文根据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执教中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及行为进行研究,把握其受挫的"因"--挫折感的形成,以及受挫后的"果"--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探究高职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使挫折对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心理行为等的发展还不稳定,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些叛逆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研究和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训练是一门新兴的实用心理学技术。实施心理训练,不仅能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应付紧急事件,而且长期不懈的实践还能有助于改善个体的行为风貌,完善其人格。心理训练最早出现于体育比赛中,主要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有意识的专门训练以使其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后来,这种独特的技术由于其良好的使用效果而逐渐被推广到了其他领域。本文将对教育职业素质心理训练中的教育心理策略训练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谓教育心理策略训练指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心理影响,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心理…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必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握其需要特点和变化规律,把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预测和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德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徐永坤 《贵州教育》2009,(18):18-18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在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三多”类型的学生,即留守儿童多,贫困儿童多,单亲儿童多。据调查,很多学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学生加上单亲离异家庭学生占了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往往存在着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亲情教育的缺失,而这种缺乏让那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很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以致于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如厌学、逃学、抽烟打架、赌博偷盗等,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这就有待于学校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精神交流,发挥学校作为家庭和老师作为父母的角色替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品行,也和其他各种心理结构一样,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他们的不良品行,可以视为自身整个心理行为总体的消极方面。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积极与消极的心理,总是处于相互消长的斗争中,这是一条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此,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就应调动其积极心理,并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良品行,使他们在感情上产生相应的体验,以使其能够以自身的积极心理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把自己转变成品行高尚的好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行,就必须寻觅学生品行方面的有效心理因素,并以之为心理依据,按相互消长的心理规律,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