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大学“金课”之“金”,不在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或者是满足某些外在的评价标准,而在于能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需要重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课堂“感知”,只有让大学生“感知”良好的课程,才能称得上“金课”。要实现大学生的深度学习,大学教师应提供高质量的课堂讲授,“讲得好”既是学生对大学教师提出的起码要求,也是大学“金课”的重要特征。大学生需要理解学习的过程,从而在新学知识和原有经验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使知识不是被教师从外部“灌输”的,而是从自身经验中生长出来的。同时,要让学生收获到未来学习或研究的基础,而并非片面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只有当大学生在课堂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才能获得良好的主观感知,认可这门课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2.
ChatGPT等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大学教育变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学生深度学习是推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内核。现实中高等专业教育体系“锁定”着大学生深度学习,使专业教育主要成为了产业体系所需的“工具人”的“生产工厂”,忽略甚至抹杀了大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从而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在与智能技术的“竞赛”中处于劣势。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推进高校教育体系结构变革,拓展和丰富大学生与世界的互动联结载体,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并强化实习实践,使学生在“互动”与“内省”中实现主体意义建构,从而将高深知识习得、生产与自我世界建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主体觉醒与对外部世界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深度学习”是衡量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借助“学习科学”有关“专家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构建出“事实支持性学习”“知识整合性学习”“检验判断性学习”“反思提升性学习”四个“专业课程深度学习”的构成指标,并运用中国2所和美国5所研究型大学的2017-2018年SERU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的研究结论:就“专业课程深度学习”而言,在整体、院校及专业三个层面上,中国2所大学在四个指标上都明显落后于美国5所大学,但在“反思提升性学习”上的差距较小。就影响机制的分析而言,“专业课程学习参与”和“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对于中美一流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深度学习”都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调节效应的检验则进一步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对于“深度学习”呈现出比美国大学生更为明显的“加速影响效应”,“学习要求”对于“深度学习”则呈现出“缓速影响效应”。在“专业课程学习要求”方面,中国这两所大学在五个层级指标上都显得相形见绌。基于研究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观两度”的改进建议:确立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观;增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参与度;提高专业课程学习要求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三类公办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能力发展及二者作用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群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感知、能力发展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影响的院校差异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过程环节。为促进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能力发展,应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评估、构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以及强化教师经验价值观针对性引导和数据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A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过程对教育收获的影响在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考察大学教育活动和环境对第一代大学生是否具有补偿效应。研究表明高校的课程、教学对第一代大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而课外拓展性学习和支持性环境没有补偿效应。高校应加强对第一代大学生的指导与支持,促进第一代大学生深入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大学教育过程对第一代大学生发展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载体,还应当是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获取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生活、生存、发展等实践能力的模本。^[1]“人本观”就是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人本观”,使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人性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逐年下滑,其中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习积极性是制约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良好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教风以及外部现实环境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巩莉  杨阳  孙建强  何锋 《高教论坛》2023,(2):114-120
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互联网+教育”与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新生适应性及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就学适应性和线上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同时线上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性在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和线上教学模式共同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对“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线上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与应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深远影响。为了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变化,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浙江杭州某高校162名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数据,针对其使用英语学习App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意愿与动因、大学生偏好的英语学习App类型、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及策略,并对大学生使用App的学习效果进行讨论。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变化,围绕重视听说读写、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强化监督与约束等方面对改善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摸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需求。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含义,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大学生在班级内逐渐形成并指导其大学生活的观念。大学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维持对大学生的总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优秀的大学班级文化是当今时代的诉求,符合国家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同时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天职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是的,我在大学时或许和你一样地认为大学生的天职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实践、实习、恋爱等,可是当走过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当代主流大学本科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系统观察和深入思考,提出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对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高等学校学生、教师、学生工作者等教书育人提供一点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对全国15所高校3000余名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感知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与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其采用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大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采用的学习方式对其认知与情感发展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改善大学课堂学习环境是转变大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的“高峰”时期,他们通过大学的学习、专业的训练,思维的发展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其中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是大学生运用概念、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过程,是大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一般已具有相当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大学阶段还需要发展。我们测量他们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是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以及文、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有何异同,提供教学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正在从“教师培训”的固有模式转向以深度学习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师学习”。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具有超越合作、协作等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运行特征,是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深度学习的自组织系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深度学习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支持功效。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来看,基于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的教师深度学习机制遵循“由外而内”的路径,是参与共同体实践、模型重构和理论生成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这三方面动态整合在从问题聚焦、实践分享、情境创建、协同探究到集体反思的整体过程之中,本质上是接纳、内化、转化、外化、升华的螺旋上升,具有整合性、互动性、连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学”教学实践回顾李绍荣"大学生学习学"是研究讲授大学学习活动现象及规律、指导大学生科学学习、培养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也是大学科学方法论中的主要新型课程之一。从1980年以来,我校对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大学生根据社会的客体需要和自己的未来职业追求,在学校的指导下,对自己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对学生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遵循以下步骤:一是自我评估,明确“我能做什么”,从而激发主体的自觉意识与责任意识。二是环境评估,明确“大学的要求是什么”。三是明确志向,明确“我要做什么”。四是目标设定,在明确人生志向和大学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设定发展目标。五是路径选择,围绕大学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自己在思想修养、业务…  相似文献   

20.
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课堂互动作为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的发生的有效手段。调查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跟风”式、“控制”式、“替代”式和“放任”式等虚假式互动,主要是受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情怀、教学机智和学生素养等因素影响。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堂互动具有体验性、延展性、协同性等特征。构建深度的课堂互动,需要重建教师课堂角色、构建适切的课堂互动规则、提升学生课堂互动能力、设计深度的课堂互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