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立足史料,旨在挖掘陈省身在数学研究与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认为陈省身在数学事业上表现出的远见卓识、抱负雄心、不畏艰难和开拓进取的治学精神,以及在数学传播与教育方面表现出的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的情怀,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陈省身对“学徒制”的反对很具现实意义,他对数学史研究在数学研究中地位的肯定和看重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罗庚先生把学习过程精辟地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同样也要经历这两个过程.首先对所学的知识要理解和弄懂,不仅要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而且要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否衍生新的知识,等等,这样细加分析、思考后,就会觉得教材"越来越厚".  相似文献   

3.
华罗庚说,我们的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首先是“由薄到厚”.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  相似文献   

4.
华罗庚先生倡导学习应是“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他指出:“咀嚼、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了,就会‘由厚到薄’”,那么在数学复习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就意味着掌握解题,所以笔者认为:在夯实双基之上,深入、全面地探索问题的奇思妙解,就能活跃学生的认知系统、思维策略和创新意识,就能使知识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5.
<正>华罗庚先生说过:“读书要从薄到厚,然后再从厚到薄.”解题就是这样,必须从薄到厚,入乎其内,想之又想,研解题策略;进而从厚到薄,跳出来看,出乎其外,删除枝蔓,留下根本,观题之不变.本文以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道习题为素材,在原有背景下赋予新的问题,将中心对称图形与圆的知识结合,从而达到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人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是一个极富数学特色的信息转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或者巧妙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里介绍“数”上构“形”的几例.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7.
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实在是非常精辟的见解。过程的第一部份是“由薄到厚”,说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你看,学生在中学里读完  相似文献   

8.
<正>陈省身先生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中国要成为“数学大国”,就必须做“好”的数学.只有好的数学,才会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国际数学界取得“独立平等”的地位.张奠宙先生对此评论道:言下之意,中国数学家研究的不都是“好”的数学,有些是“不好”的数学.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忠告.数学教学当然不同于数学研究,但陈省身先生的观点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解题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波利亚认为“掌握数学的重要体现就是善于解题”.  相似文献   

9.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张莫宙先生在《数学教学》2013年6月刊上的“教育随笔”中,引用杨振宁、陈省身和华罗庚三位大师关于熟与巧的论述,指出中国古训“熟能生巧”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若将该古训与机械训练或题海战术结合起来,则无巧可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烂熟”而非“巧熟”,同时,张先生也主张将练习与理解结合起来.方为中两数学新育可补乡道.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突出难题.解决女童受教育问题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女童失学问题的建议,希望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道家养生文化的人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养生文化关注人的精神健康,推崇清心无为、见素抱朴、致虚守静、少私寡欲,不为物累的自然人性思想,强调心灵的内在超越;道家把人生命的价值放在首位,提倡内养和外炼结合、静功和动功结合的养生之道;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发展,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体现了人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4.
翻译学辨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20年。辩论中人们大多关注一些双方交锋激烈的焦点问题,但是,辩论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因为不太为人关注,不妨称之为边缘问题。(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二)翻译学辨论中的话语风格;(三)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四)“翻译学”一词的使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辩论的效率,最终影响到焦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ursuing graduate qualifications has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Asian countries and cities, such as China, Macao and Hong Ko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nt to pursue further studies among Chines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Based on responses from 321 final-year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Macao,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path analysis shows that subjective norm, perceived behavioural control and attitude toward graduate studies owing to intrinsic motiv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intent to pursue further studies. The paper also identifies the important attribute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choice of a graduate programme. These findings can help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duate recruitment and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Chines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学校传统的以监控为主的教学管理方式和学生管理方式有其必要性但也有不足。我们从宏观层面教学管理采用激励导向的教学管理方式,它的内涵及优势可以逐渐形成优良的治学风气。重新制定评价学生的新标准,充分利用考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逐渐形成优良学风。最终形成优良校风有利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一生贯穿着一条情感发展轨迹,在他构筑的文学殿堂里,明显展示着本人情感的演变过程。这种溢于灵魂深处的对情的渲泄,使他成为一位写情的能手  相似文献   

18.
艺术美的追求来源于人对自然、自身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目的是找到自然和自身所存在的艺术真实加以表现。这种艺术真实有表现自然外在表象真实的现实主义;也有对自然、神话、事件进行理想化表现的理想主义;还有因对自然、神话、事件等外因的观照而激起的艺术家内心情感真实体现的表现主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人物家族--“狂人“家族.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特别是命运都有惊人的相同之点,即:不满现状,要求改变现实,还有一颗不安的心灵.这个“狂人“家族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初期的生活图景,成为历史的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风范     
我们这里讲的“教师风范”不是具体指某个教师个人的举止姿态,而是指教师这个群体的师德师风。“教师风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第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第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它们分别是教师风范的基础、教师风范的根本和教师风范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