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     
古人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又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云:“士可杀不可辱。”古人云:“冤家宜解不宜结。”又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古人云:“君子动口不动手。”又云:“君子杀身成仁。”古人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又云:“衣锦还乡,扬眉吐气,光耀门楣五世昌。”古人云:“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2.
战战兢兢     
《初中生必读》2011,(7):32-32
老师写下“战战兢兢”,随即叫小明:“你念一下。”小明:“战战克克。”,老师不动声色,问小亮:“他念得对吗?”小亮果断地答:“不对!”老师大喜:“你念一下。”小亮:“战战克克克克。”  相似文献   

3.
吴文元 《学习之友》2010,(12):43-43
张震将军1997年5月视察某部队时,在一个连队里问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回答:“一两左右。”又问:“一两多少克?”答:“一两五十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再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张震笑着说:“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4,(10):48-48
1.饱:一生好吃懒做,只是一个能装“食”物的饭“包”。 2.皎:大学四年什么也没学到,“白”“交”了那么多的学费。 3.敏:善于精打细算,“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4.堡:“保”卫国“土”不受外人侵犯,是每一位军人应尽的职责。 5.吵:两人在对骂中,总是“少”不了出“口”伤人。 6.恩:“因”为人生观不同,所以大家的“心”老是想不到一块儿。 7.炎:别去顶撞正在发脾气的人,那样只会让他“火”上加“火”。 8.战:总想“占”有他人的财物,而大动干“戈”。 9.认:一个多“言”多语的“人”,总是好管他人的闲事。 10.娜:“那”是哪家的“女”孩子?长得真漂亮!  相似文献   

5.
晚上洗完澡,我问妈妈:“小蜜蜂的妈妈是谁?”妈妈说:“是蜂王。”我说:“不对。”妈妈说:“那是什么?”我说:“是花朵。”妈妈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看图写话是低中年级的常见作文形式。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看图写话--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词语吗?比如老师找到了“门”“窗子”,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能找到“窗帘”“桌子”“凳子”。生:“老师”“电脑”。生:我能找到“作业本”“文具盒”。生:我能找到“举手”“发言”师:我能找到“勇敢”“自信”。生:我能找到“专心”。  相似文献   

7.
铁杆股民     
《学习之友》2011,(5):64-64
某公司一天下午开会有人迟到,领导面有愠色:“几点了?”答:“2700点。”领导:“我是问你什么时候!答:“收盘的时候。”领导急了:“出去!”答:“出不去,全跌停了。”  相似文献   

8.
成语“每况愈下”语出《庄子·知北游》。原作“每下愈况”。原文如下: 东郭子问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  相似文献   

9.
猫和麻雀   目的:敏捷、机智的练习。 准备:有7米直径圆圈的场地(如图),2-3人扮“猫”,其余为“麻雀”,备若干球(多于麻雀的数量)。 方法:游戏开始,“猫”在大圆圈内的“家”里,“麻雀”则在圆圈外的“家”。这“麻雀”设法把圈里的“果子”抢运出来,而“猫”要设法守住“果子”,只要“麻雀”一进圈,“猫”就可去追捕。 注意:“麻雀”要把球运出圈外停在“家”里才算胜利。 河里的小鱼 目的:灵敏的躲闪练习。 准备: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 方法:游戏开始,作“鱼网”…  相似文献   

10.
聪明的爸爸     
上午,王叔叔来到我家,问:“你家有电吗?”爸爸说:“没有。”我问王叔叔:“你家呢?”王叔叔说:“有。”然后他就走了。我感到奇怪,问爸爸:“为什么他家有电咱家没电呢?”爸爸说:“他家也没有电。”我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爸爸笑着说:“如果他家有电,他会来咱家问吗?”我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1.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2.
哈哈哈     
幼儿园里,老师问:“张臻你几岁了?”张臻歪歪头转转眼珠想了想说:“我三岁了!”老师问:“那明年几岁呀?”张臻:“两岁。”老师接着问:“后年呢?”张臻:“后年一岁。”他好像发觉了不对劲,用双手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地说。老师问:“张臻你属什么?”张臻:“我属猴!”  相似文献   

13.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寸步难走。”“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相似文献   

14.
孩子:“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什么事情啊?”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什么时候?”孩子:“刚才。”竺爷爷:“是第一朵吗?”孩子:“是。”这段话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的片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给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5.
10.《粜米》片断实录师:农民是卖米还是不卖,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先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农民不想卖?生;从“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可以看出农民不想卖。师:“愤激”是什么意思?生:是愤怒、生气、激动的意思。师:“愤激”不是一般的生气。课文当中与“愤激”搭配的词是“喷出”。“喷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可以换成“发出”。生:可以换成“冒出”。生:可以换成“涌出”。生:可以换成“说出”。生:可以换成“喊出”、“叫出”。师:同学们说的这些词和“喷出”比较,哪个词更恰当?生:用“喷出…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     
古代学校的名称我国各朝代学校的名称不尽相同:夏朝有“库”:养老和教育兼施的学校;“序”:教育武士的学校;“校”:军体教育学校。商朝除庠、序外,增“学”、“瞽宗”两称。西周分“国学”、“乡学”。“国学”:中央官学,又分为“大学”、“小学”;“乡学”:地方官学。西汉蜀地太守文翁提倡教化,学校称“文翁学堂”。晋朝称国家最高学府为“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学为“国子寺”。隋朝称国子学为“国子监”。以后各代多称“国子监”。北魏设京师四门,称“四门学”。唐代中央官学称“六学二馆”。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方学、律…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漫画     
《甘肃教育》2009,(11):32-32
专业对口 妻子:“老公,咱儿子报考什么大学好呢?老师说他喜欢嚼舌头说瞎话。”丈夫:“那就报传媒大学。”妻子:“老师还说他向同学提供有偿抄作业的服务。”丈夫:“那就报金融贸易。”妻子:“老师还说他装病逃学。”丈夫:“那就报影视表演专业吧!”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汉字王国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许多汉字朋友都来参加,热闹非凡。两个汉字——“籍”与“藉”一起来参加运动会。国王问:“你们是双胞胎吗?”“籍”与“藉”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国王又问:“那你们一定是表兄弟吧?”“籍”与“藉”再次说道:“我们根本不认识。”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教师博览》2011,(4):33-33
赶送新衣一个男人手拿纸盒在路上狂奔,恰巧被一个警察遇上。警察怀疑他偷了什么东西,于是就上前把他拦住:“站住!盒子里是什么东西?”男人一惊.忙回答道:“是一套时装。”警察:“哪里来的?”男人:“时装店刚买的。”警察:“到哪里去?”男人:“回家给我老婆。”警察:“为什么狂奔?”男人:“迟了恐怕她义要嫌式样过时了。”  相似文献   

20.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