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工作业绩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以自己优良的工作业绩回应了对"大学教师终身教职"的质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对大学教学及学术研究事业的制度性价值.文章认为:大学所面临的财政压力、绩效管理理念的引入以及学生及家长对大学管理的参与成为导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工作业绩遭受质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世纪后期终身教职制度开始不断受到抨击,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争议和批评,终身教职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终身聘任后评审制的实施,为终身教职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与终身教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终身教职的基本内容,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对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原则的确立与捍卫,对教师获得终身教职后评估的政策调整等。并且指出,虽然对于终身教职的改革势在必行,但AAUP倡导的“重教师发展而非教师责任”、“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通力协作”等原则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来自各方的改革压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存在多种改革方案,并且一些改革方案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得到部分施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终身教职制度的主导地位。终身教职制度仍然是美国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文雪  沈红 《高教探索》2007,(2):68-71
虽然,美国大学学术职业起点甚低,但其成功性却是无与伦比的。终身教职制度作为美国大学的独创,对美国学术职业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美国大学学术职业的兴衰与终身教职制度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本文着重追溯了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产生过程,剖析了终身教职制度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和它所经历的变革。文章最后透过终身教职制度产生、变革与发展的历史,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美国大学学术职业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终身教职为框架的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遭受各个方面的挑战,并实施了新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改革是对终身教职制度的调整、发展和完善.美国大学的相关实践过程为我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的学术自由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一种与教师学术自由、教学、科研业绩实施同行评价相关的合同制;是鼓励有才华的学者献身教学事业的一种制度性承诺;是教师(学者)价值的一种象征性或形式性肯定。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具有学术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所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得终身教职成为保证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制度性工具。关于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 ,均须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职的学术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是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终身教职的确立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制度优势,不仅能为大学发展选聘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而且能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职业安全保障,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虽然终身教职制度近年在美国遭到存废质疑的挑战,但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依然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是在高校问责制、终身教职受到批评和高等教育财政紧缩三大压力下的共同产物.它分为年度评审、综合评审和目标评审三种形式.在终身教职后评审已经普遍实施的情形下,需要详加思考:职后评审是积极的还是"附加的"?具有高度利益关系还是重在职业发展?谁接受评估?谁来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激励高校教师提高知识生产动能,促进人才良性流动,我国在高等学校实行了教师聘任制改 革。本文以Z大学为观察点,沿着该校聘任制“高压力带来高产出”的政策逻辑,采用自然实验法,对制度的 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Z大学聘任制改革并未如预期显著促进青年教师科研产出的“质”,也未显 著提升其科研产出的“量”。为进一步优化聘任制,高校应专注于制度的人才筛选逻辑初衷,尊重自身于长 期实践摸索出的教师科研产出速率,为青年教师提供压力合理的教学科研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by two former faculty leader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izona post tenure review polic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experience. This policy had to balance the somewhat different expectations of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the faculty,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used in negotiations with regents and faculty groups and draws lessons for other university systems which may be commencing their own journey down the long and winding path of post tenure review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集体谈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谈判是大学管理当局与教师代表通过协商谈判,雇佣双方达成关于各自应该履行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关系等方面的协议.美国大学集体谈判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保障高校教师的经济、职业安全,争取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美国教师联合会和全国教育协会的积极推动促成了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认可则是集体谈判制度得以推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集体谈判制度在保护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与终身聘任制权利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高校教师管理中较有特色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4.
The author disagrees with Cameron's suggestion that democrat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were a mistake. As chief lobbyist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he argues for collective bargaining. He counters Cameron's support of the continuation of mandatory retire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U.S. experience and points to the Supreme Court's defence of tenure.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和参与院校管理是目前美国高等院校教师权利的主要内容。上述权利的获得离不开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的努力。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不仅制定了教师学术自由和终身聘任以及参与院校管理的制度规范,而且还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这些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梅贻琦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优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居于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在掌理清华大学校政过程中形成的大学思想观念、方法和办学实践,如民主治校的思想、勤俭办学之风等,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8.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以通识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堂一跃成为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他的通识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ports a replication of an earlier study (Dunkin, 1991) of determinants of career advancement. New lecturers arriving at the University in 1985 and 1986 were the subjects. The aspects of their careers studied were their initial status as tenured or tenurable, the time taken to receive tenure, retention within the University and time taken to receive promotion to Senior Lecturer. Potential determinants included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teaching experience, previous employment in the University, publication record, gender, age, and the market force rating of the field of specialisation. In some respects finding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earlier study, but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the University's equity program was taking effect. However, market forces had come to play a much stronger part in career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各大学属于法人机构。大学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个类型。聘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由大学的教授会负责审议申请者,最终由大学校长来任命。聘任教师有着明确的程序规定,对教师的任职条件有着严格要求。但是,日本的大学教师存在着学阀意识,且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传统上,大学教师基本上是终身任职制,但是目前正逐步推行任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