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家庭支持"取向是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中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取向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如今,我国隔代教育普遍,家庭教育缺失严重;教育治理呼声高涨,家庭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学前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不佳,迫切需要家庭支持。在此背景下"家庭支持"取向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家园合作管理、学前教育费用分担、家庭教育指导为出发点,探寻"家庭支持"取向的实现路径,对未来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英国政府为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开展了“有效学前教育研究” (EPPE)项目.该项目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社会行为发展的持续影响,揭示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学前教育与儿童、家庭互动关系的特点以及优质幼儿园的特征.十多年来,EPPE研究项目为英国学前教育均衡普及、教学质量提升、家庭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及实施理念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有效教育研究、转变教育公平观念等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宁夏南部山区以回族儿童居多,学前儿童父母亲的年龄呈年轻化态势,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不良习惯较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意识淡薄,家长的教育观念较陈旧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幼儿园与家庭应密切联系和合作,为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茜 《中华家教》2023,(2):39-47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既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微观层面日常真实状态关注较少的情境下,通过个案剖析探究这一主题就变得独特而有意义。本研究从家庭教育能力建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农村不同类型监护人和不同类型家庭在留守儿童情感支撑、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上表现出了多重现实困境,如家长对儿童亲情关爱的忽视、隔代抚育者对家庭教育认知和能力的困惑,以及亲戚代管的身份尴尬和儿童环境融入的难题,都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问题,提升父母和儿童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利用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宣传解读好既有法律政策,以及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命题大纲》的有关要求,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五门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做如下说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命题的指导思想1.宗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家长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门课程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属于一门应用性基础理论课程。根据上述特点,本课程既考核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也考核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后者有所侧重。2.标准本课程以…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理念是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和系统回答,是制定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观念系统。提炼和阐释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理念应以习近平家庭教育相关论述为指导,科学回答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什么是理想的家庭教育、如何推进家庭教育等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家庭教育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家庭为基、做人为魂、生活为根、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协同育人等六大方面。家庭为基,是指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注重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视家庭自身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做人为魂,是指家庭应将教子成人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使命,树立正确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家庭在做人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生活为根,是指家庭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生活教育,家长要学会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家庭生活教育子女;儿童为本,是指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家长主体,是指家长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要加强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角色胜任力;协同育人,是指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要指导家长学会处理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迁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家长仅凭其经验很难胜任教育子女的职责,需要系统性地建构、考察和提升家长教育素养。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从亲职素养、角色素养、家庭建设素养、协同育人素养四个维度,考察我国家长教育素养现状。研究发现,家长普遍具有较强的儿童权利和儿童全面发展的意识,但在实践中,家长依然看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对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掌握不足,家长胜任力普遍不高,家庭自我化解矛盾和问题多依靠非制度化渠道;家庭氛围虽整体尚好,但家庭建设能力尤其是家风营造能力仍显欠缺;学校、社会的家庭教育支持方式较为传统,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务和儿童友好服务成为家长最期望得到的资源。基于此,本文倡导家长加强学习现代育儿理念,掌握并运用《家庭教育促进法》所示的科学教养方式;不断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家庭教育实践和家庭建设能力;进一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资源整合机制,发挥社区教育的独特优势,从而全面提升家长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刘焱 《学前教育》2009,(4):9-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仅可以支持家长就业,而且对于儿童大脑的早期发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研究证明,在教育系统中,学前教育阶段具有最高的投资效益。下面就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学前教育发展问题提出七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内的成年人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学校和社会向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要“使90%儿童(十四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幼儿  相似文献   

10.
英国政府为了实现向本国所有儿童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的目标,前任首相布朗根据本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提出加大对基础教育的发展研究规划,创设良好的环境,极力为儿童、青年和家庭提供适切的支持,加大教育投入,要求民众积极参与,促成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成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养模式带来冲击和影响,而制约家庭教育因素的特点和内涵也会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现状将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有何发展趋势?该如何应对?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进行本调查研究,以期把握和分析新时期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现状和动态趋势,为全面实施我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为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儿童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日本自2013年起先后制定了《儿童贫困对策推进法》与《儿童贫困对策大纲》,建立了以教育为先、四位一体的综合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教育赋能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政策重点在于扩大学前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机会,采用服务支持与现金支持结合的形式,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政策资源。纵向完善了贯穿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费资助制度,横向搭建了以学校为平台,结合校外教育资源,并利用学校社会工作者联合社会福利、医疗等部门的综合支持体系。对于丰富儿童校内外学习机会,减轻育儿家庭经济负担,促进儿童学业成就,消除社会孤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思考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亮  曾彬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116-119,129
中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以学前社会教育为轴心,这种办学格局有其优势但并非完美,一种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或许会成为将来发展的趋势。转变当前的学前教育格局的核心思想为:转移重心,改革原有家庭教育并以其为主体;发展小规模的集体教育,弥补儿童社会性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学前教育格局模型设置构想为:以改革后的家庭作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主阵地;开展适当的非正规的社区学前教育组织;现有幼儿园转变教育对象,实施家长教育;健全与完善社区中的监管和指导部门;在高校中开设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课对学生实行初步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环境。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孤独症儿童家长在养育过程中往往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多重压力,常常陷入教育焦虑之中。面对这一困境,孤独症儿童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养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养能力。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学习和掌握适合其实施的教育干预策略;其次,家长需要接受必要的心理援助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增加自身胜任力,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最后,家长可以团结家庭内部以及家庭间的互助力量来提升自身的抗逆力。社会也需要形成合力协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论、教育生态学理念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教育理论的综合影响下,为了建构学前儿童生态化的支持体系,需要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支持基础,以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为支持平台,以生态化学前教育模式为支持主体。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方的努力与支持。幼儿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教育环境,建立生态化的学前教育关系。家庭需要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重视家园合作。社区需要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主动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深化幼教改革的重点。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积极寻找  相似文献   

18.
《提供高质量学前教育与保育:来自TALIS 2018"强势开端"调查》报告于2019年12月发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影响儿童学习、发展和福祉的各项因素进行量化,发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教师学历偏低,相关培训待普及;对儿童基础认知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最迫切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领域是"支持特殊需求儿童";教师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但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不够,希望提高工作待遇。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和借鉴,为加强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可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和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研制健全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同时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学前教育共同体,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家庭,我们每一个人的滋养生息之地,是人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儿童、青少年最初是通过家庭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会做人的。他们在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各种品质和能力也首先是在家庭中得到培养与训练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人的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水平高低如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我校重视家庭教育,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家庭,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为学生营造了安静、和谐、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教育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自编问卷,考察130名学业不良儿童与788名一般儿童在家庭主客观教育资源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在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期望值、家庭学习氛围方面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家长提供的学业支持存在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造成学业不良儿童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可能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