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型社会与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能力,对实现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探究与实证检验发现,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调节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是构成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力的四大要素,并且学习动机与态度发展水平最高,学习创新能力发展最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力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短板。而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就读高校层次等因素从不同层面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力发挥着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基于此,地方高校应加快教育改革进程,着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创新力的发展水平;关注大学生学习力的动态变化,持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帮助男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态度;与基础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城乡大学生学习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方高校教育管理实际和学习现状,着力探讨大学生学习激励机制,以期构建和培养大学生严格自律、主动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地方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学季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要素分析,梳理各要素的内在关联度;分析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辩证关系,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语言教育界对自主学习越来越重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来说,并非简单的直线过程.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自主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量表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2所高校的9212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偏正面,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观和课堂体验既直接影响学习收获,也通过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到学习收获。学习观、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存在差异。根据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指标结构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多维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大学生多维途径的互动;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行分类管理,形成高校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建立全国高等学校分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持续实施国家大学生分类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电气类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状,根据地方高校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四步”学习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四步”学习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成果比较显著。“四步”学习法可以为同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8.
高校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推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西藏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作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西藏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从而建立良好的西藏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关系,随机抽取安徽某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5 255人为研究对象,用问卷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在年级和学科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和学科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心理资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专业承诺和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在不受外界任何压力下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学习。大学生善于自主学习才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影响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等心理因素是主要方面。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需要其自身学习意识的增强,又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学校、社会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高校大学生要真正成才,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200名地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地方高校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男生的情绪耗竭程度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倦怠程度、低成就感水平不同;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除了在人格解体这一维度外,在其它维度和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学习能力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缓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各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维和新举措.当前,在高校中,调整课程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某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调查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论文分析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各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维和新举措。当前,在高校中,调整课程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出发,结合高校教育实际,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应把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本文详细分析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课程作业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与措施,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浩瀚,对人们认识世界及学习的观念和方式带来了影响。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学习能力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从对大学生学会学习的理性思考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创新学习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让学习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效率较低,自控能力较弱,学习信息化程度不高。因此,高校要加强学习过程信息化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构建学习过程信息化模型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三类公办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能力发展及二者作用关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群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感知、能力发展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对能力发展影响的院校差异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过程环节。为促进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能力发展,应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课程学习经历评估、构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以及强化教师经验价值观针对性引导和数据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当前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并采取何种对策来加快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