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研究型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面临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我国研究型大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论述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针对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习自由与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磊  沈红 《江苏高教》2006,1(6):85-87
本文关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问题,在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引入学习自由的理念,分析论证了学习自由对于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根据学习自由的完整涵义提出政策建议:从消极自由入手,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同时以积极自由为目标,提高学生对选择权利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体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中山大学坚持"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基础-能力-职业导向三重螺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构建学科会聚平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强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专门型人才。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面向未来,中山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培育"世界一流人才"的实践中,仍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问题的解决既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发挥每位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及社会各种力量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论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促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强化通识教育推进大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推进大类培养,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精英人才的必由之路.为实现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加快向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浙江大学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研究型大学要肩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发挥研究型大学科教协同关键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有力途径。本文以浙江大学科教协同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思考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全面推进科教协同的有效路径,以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办并发展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于提升我国总体创新水平,推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定位是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但在科研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有利于拓展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视野,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 1 2月教育部颁布的《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研究型大学体现国家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建设高校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 ,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方面 ,责无旁贷。为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 ,改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其中学生课外 (第二课堂 )的创新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本文着重探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研究型大学创造性人才培…  相似文献   

10.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型大学具有高水平学科、高素质师资、前沿性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优势,理应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但最终体现于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培养方案的问题会使人才培养"先天不足"。下面以某典型研究型大学为例,分析本科培养方案现存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研究型大学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学分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基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营造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运用其顶级的资源优势发展教育硕士这一专业学位教育,在近百年的办学中遵循基于社会需求的实用主义培养目标,视公平与卓越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课程内容重在发展教育硕士教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并在和地方教师资质养成制度互动中形成了具有开放性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借鉴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培养教育硕士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硕士发展现状,为我国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提出可资参考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提出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开始,研究型大学就面临着机遇与压力并存的情况,而目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现状未能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情况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基础,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激励机制为辅助工具的一套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机制系统,以此为加速实现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教学改革新思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看,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经历了担负人才培养单一职能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双重职能再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足鼎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教学和科研作为既有对立冲突属性又有内在统一性的一对矛盾,是研究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处理好这对矛盾,有助于全面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竞争的实质就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21世纪中国应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大学生作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格教育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未央  谈静艳 《文教资料》2013,(19):130-132
教学管理制度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在学校日常运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各研究型大学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国内研究型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尚且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和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与现代工程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现代社会所需科技人才的类型和研究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重点阐述了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改造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一样,不同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也相应地具有差异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培养未来知识的创造者、高素质的领导者和多元智能的通才”,从这个要求出发,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有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集中体现在:1.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之一;1.研究型大学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研究型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蓝。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摆到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