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地域经济发展实际,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当前,云南高校则应牢牢把握“两强一堡”建设主题,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多方面人手,结合新型产业、创意产业的兴起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适用型人才,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行业对人才需要大变革的背景下,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类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构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模式与路径,以便为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对接成为首要问题,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空间。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客观,评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并且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对接成为首要问题,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空间。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客观,评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并且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徽及皖北光电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满足地方光电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包括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个方面。特别是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支撑和服务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根据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整体目标与框架、建设内容和实现手段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对如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工程创新人才提出了高质量建设要求。以地方本科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完善考评制度等方面,探索构建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契合度,以更好地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素质影视应用人才不仅是繁荣文化市场、建设精神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重要的讲述人和传播者。但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仍以研究型大学为标准,在产业主导教学、岗位嵌入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实现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以产业发展业态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对接与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入手,对当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地方高校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接国家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脱离产业需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工科高校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深入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追求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代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产业引发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要求高校改变学科单一、专业壁垒森严和设置雷同等偏离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现象,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培育品牌和特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以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部门对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简述了"M+"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总体框架体系,探讨构建适应"M+"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训方法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一整套"M+"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管理与运行的机制和规范,为地方高校开展"M+"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面向现代产业集群需求、优势资源集聚为特征的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如何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论文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基于"为产业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尤其是地方产业价值实现和人才需求实际,创造性地构建了"亲产业"的专业建设体系,并进行了长期的创新实践,比较系统地探索了"为了产业、联合企业培养适应性工程人才"的命题,实现了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实践经验对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25-127
邢台市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对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地方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师资力量,拓深实践领域,建设有效的人才培养特色体系,实现人才规格和行业需求的顺利衔接,以人才优势推动地方旅游质和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文章阐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广博文化内涵建设等,主张构建国际化的创意师资队伍,实现高素质的艺术文化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转变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地方高校应积极担负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与地方文化改革实验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成功培养符合行业和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是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基于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化工类跨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建设为例,通过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和跨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形成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完整产业链培训项目体系,为整体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可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要素,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管理为支撑的高职"工学结合,科教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彰显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为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既是服务地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也是应用型大学职能定位的战略选择。高校、专业、学生、政府、企业界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的主体,承担了重要职责。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应建构"三维度四层面专业认证体系"结构;应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地方产业需求建设专业核心支撑课程群,启动项目化、案例化教材建设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