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作为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一直居于美国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时代,它不仅提出了基于全球视野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世界公民”,而且实施了跨学科的、以全球化议题为切入点的整合课程方案,并运用强调交流与合作技能的多元教学方法,明确将国际化和跨学科作为新的10年本科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其创新的目标与实践对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建设与本科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杜克大学个性化的发展离不开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培养领导者反映了杜克大学在教育目标上的与众不同和雄心壮志;"卓越"是杜克大学对大学质量不断追求的目标,并要在所做的一切方面达到优秀;重视国际化、跨学科理念并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是其成功的保证;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地区的紧密合作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杜克大学的国家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要求未来公民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而且需要他们发展从社区到全球所有层次公民参与的能力。而世界公民教育就旨在将儿童塑造成具有全球思维且能负责任参与的世界公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内涵、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未来发展取向,希望为推进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理念与目标、策略与措施、启示与建议三个方面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塑造世界公民的新举措,其改革为创建全球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树立了典范。这对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尤其是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建设思路与实践也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全球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操作内容,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中国的研究型大学以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创新理念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按照培养有中国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的定位,武汉大学及其他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正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培养世界公民、构建公民社会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公民教育的背景下,大型的、跨国的公民教育策略快速涌现,从国际视野中审视公民教育策略,我们发现公民教育策略呈现多元化、交互化和国际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西方文学课程应秉承“世界公民”教育理念,使学生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基于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学习西方文学,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培养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文章从中西文化对“人”的认识、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以及多维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文学课程如何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感知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和情怀。  相似文献   

9.
翟艳芳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6):58-64,80,100
随着人类迈进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的理想与国家主义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矛盾和张力。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与国家主义政治观相呼应,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第一要义;而比国家主义发源更早的世界主义理念折射在教育中,体现为一种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和对世界公民的诉求。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要超越并整合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致力于公民的全球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给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职业教育的发展需与时俱进,树立全球观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帮助学生掌握在全球社会中生存所需的知识、技术、方法和观念.同时也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断提高素养,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这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本地区、本国的发展,更要具有认识世界、参与世界及改造世界的能力与素养。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将全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来实施。全球教育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核心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开展实践。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要求,广西大学君武小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合作,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提出的目标为基础,实施"全球教育"项目,聚焦"和平、环境、公民、发展"四大主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手、脑、心三方面的协调,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去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适应全球化进程、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课题之一。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借助学校现有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中,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及营造开放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培育世界公民意识方面做出了实践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及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等因素,我国应在高等教育阶段适度开展“世界公民”教育.高校要以“世界公民”与全球共同生存的本质关联为核心,构建包括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存价值和生存法则在内的四大部分的“世界公民”教育目标体系,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判断力与行动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得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都遭遇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球公民社会,从合作主体、合作层次、合作形式、合作理念等方面展示了一种适应和体现着全球化时代权力多元化、价值多样化、权利民主化等发展需求的新国际合作观。纵使面临着相互关联的独立性、代表性、合法性困境,全球公民社会的国际影响已日渐增强。特别是公共外交理念的兴起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出一些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的多元化策略调整。因此必须抛弃"国家中心"主义的藩篱,注重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合作、全球治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培养世界公民逐渐成为英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尊重多元化,愿意采取负责的行动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其公民教育确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感,发展他们参与共同生活和政治判断的能力。在国家课程委员会准备这些指导文件的同一时期,公民议长委员会(SCC)也于1990年发布报告,其中强调了公民教育的问题,而且报告所采用的视角更加国际化,尤为考虑现代公民教育不能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者地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育应该突出语言战略意识,以培养具有全球视角的高素质公民为目标,破除传统外语教育模式的桎梏,革新教育理念,强化"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本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对话和沟通,创新外语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外语教育培养全球公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已成为地质矿产类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本文从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的定位开始,阐述了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分析和论述了该校在培养国际矿产资源人才的一些实践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秉承独立自由与世界精神的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全球认同与本土认同的关系日益紧张,要求大学能够培养出既对国家又对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公民,而大学一贯坚持的理念使它能够肩负起这一职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培育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是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对全球化的重大课题.作为基础教育应对的最佳方式是让学生从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体现世界公民素养的主旨追求.而社会科教育与全球教育具有紧密的关系,探讨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课程主题"全球关联"的设计方案,无疑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过程中推动全球教育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