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刊于1915年的《观象丛报》是我国最早的气象学期刊.《观象丛报》刊发与西方气象学有关论文一百余篇,内容涉及气象学史、虹、晕、光环、大气、风、云、雷、电、雨、雪、雹以及气象教育等各个方面.《观象丛报》对传播和普及气象学知识,促进我国近代气象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运用水平关系到中国能实现何种程度的自由。两派的理论来源相同,都用西方自由反对中国式专制,但是双方互相攻击对方误解自由之真义,特别是在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国家自由,以及在天赋自由与法律自由上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摧毁封建专制主义的一把锐利武器,并通过法国大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新民丛报》学人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引介和宣传。他们并不是全盘照搬西方自由主义,而是通过日本文化作为中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自由主义进行了消化、吸收,以至于在某些问题上根本改变了自由主义的观点,引起了学者们的诸多争论。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人对自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自由主义者之间也有不同的见识,这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之中,而且存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人之中。《新民丛报》学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自由学说,并试图用中国文化加以解释。总的来说,《新民丛报》的自由思想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即自由是进化的、自由非自然发生、英国人的自由精神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报》是十九世纪由美国人裨治文在中国创办的一份很有影响力的英文期刊,这份刊物陆续译介了一批中国历史人物,包括政治人物、儒学名家和历史学家。译者采取介绍和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兼及译介中国文化典籍。这些译介是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体现了译介者的西方视角和宗教动机,同时也存有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6.
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认为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英国人民先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再通过与国王之间的多次较量和斗争,最终建立了有限政府,而有限政府的建立使英国能通过不断的改革,从而不断地提高和扩大人民的自由权。《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自由与有限政府之间的重要关系,积极地介绍西方国家特别英国思想家关于自由与政府权限的重要思想,以启蒙国人,力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有限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7.
虽然许多学者认为自由实现程度的高低与国民性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起初,《新民丛报》学人广泛而深入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立宪,主张解放个人的奴性,自由正好成了他们最有力的批判武器。然而,当他们看到中国人行使自由不能中规中矩时,反而用国民性取消了自由。也就是说,他们本来想证明自由适合于中国,最后却得出自由不适合于中国的结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民丛报》学人都用国民性去否定自由。  相似文献   

8.
改良与革命本来都是实现自由的手段,但是随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开展,《新民丛报》学人与《民报》学人展开了关于改良还是革命的激烈争论,自由本身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争论的弊端,试图与《民报》学人进行多方面的调和,但是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9.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公民自由的重要意义,因而积极提倡公民自由,以反对中国人的奴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中等社会在实现自由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丛报》学人在宣传自由思想时,往往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来征服读者,取得很大成功。但是,人的感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容易失去理性。当《民报》学人用感情来调动中国人进行革命时,《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了感情用事的危害,主张国民一定要理性思考,并试图与《民报》学人和解,但是没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和国民都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都具有各自的人格,不能相互所有.《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国家的形体而没有国家的精神,所以他们主张重新造一个国家,否则中国人必至于无道德,中国人必为贫贱必为奴隶.  相似文献   

13.
许多思想家或学者都从道德方面论述自由,康德甚至直接提出了道德自由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新民丛报》学人。道德是反抗社会的奴役和束缚,从而走上自由的最后一块阵地。没有了道德,自由也就不复存在,所谓的自由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虽然道德是中国几千年来圣贤君子所特别强调的,但是中国的道德并未随社会的发展产生出自由秩序。当《新民丛报》学人看到中国的道德和西方的道德有共通之处时,便将西方的道德自由理念引入中国,并拿起道德的武器来争取自由。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从尊重人开始的。《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已经认识到了人格与自由之间的重要关系.因而积极地把一些关于人格与自由相统一的思想传入到中国。简而言之,自由对个人而言,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对他人而言,就是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不服从于任何个人、任何团体、任何权威,如果讲服从的话,只有服从于真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权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把法律看作自由之保障,对中国社会"有治人无治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中国变法无成效是因为不知西人政制之美的本原在于立法部,主张立法权应属多数国民,进而,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改良派从中国情势和国民性出发,认为中国人只能通过实行开明专制才能真正实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自由,梁启超并且拿革命党人陈天华提倡的开明专制理论论证。革命派则认为陈天华与梁启超的开明专制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革命而不是通过改良的手段来实行,而且中国也不存在实行开明专制的条件,中国可以不经过开明专制而实现共和。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丛报》学人深受穆勒、波伦哈克、李般等人的影响,认为国民性要与政体相适应。西方激进的革命自由主义的理念甚多,但是《新民丛报》学人对其视而不见,只是有选择性地吸收适合自己的自由理念。当《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中国国民性较低的时候,便改变了策略,由批判国家和政府的专制转而批判国民的素质,自由也就被无限期地放到未来的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19.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7,(11):14-15
记得20多年前在大学学习时,读过一本国外学者写的孙中山与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书,书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可惜忘了书名),大意是:梁启超的笔制造了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后来,接触了较多的梁启超的个人传记材料,对梁启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编的《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在近代思想启蒙上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近代自由主义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当它通过法国大革命向全世界进行传播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在中国,《新民丛报》学人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标准,形成了对自由的不同认识。这种认识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即古希腊的自由精神、英国式的自由主义和欧陆式的自由主义。这些来源为《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