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正如波普尔所说"全部的生活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解决,已成为认知科学和学习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认知和非认知成分。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种模型,给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可依靠的支架。而案例知识作为一种典型性、叙事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整体性的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持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支持问题境脉的阐释、支持问题的多视角认识、支持解决方案的生成、支持解决方案的确定以及支持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它正作为一种支持人们解决问题的资源,在现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案例推理的问题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世界中的非良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致使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推理与基于模型的推理不能满足这一动态的、不可控的复杂问题解决的需要。基于案例推理是认知科学专家所揭示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以其强调案例知识、情景记忆、类比推理、预期失败及经验反思等认知过程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面向复杂问题解决的一个有效的、可信服的认知模式。该模式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启示,产生了一些关于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建议。这些已经被应用至包括教育在内的某些领域的真实问题解决和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3.
非良构问题是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实践中的一类问题。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非良构问题解决技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有效、顺利地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在成人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应以非良构问题解决为基础。基于非良构问题解决的成人教学策略源于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具体可以围绕形成问题情境过程、协助问题解决过程和执行评估监控过程展开。  相似文献   

4.
解决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校情境下的问题大部分是良构问题,而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大多是非良构问题。解决良构问题的程序是激活图式表征问题,搜寻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结构性知识与具体领域的知识是解决良构问题的主要成分。解决非良构问题的过程包括了解问题的陈述,确定问题是否存在,确定问题的本质,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识别与澄清不同的看法,生成与选择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与实施解决方案。认知的调节、认知观和情感态度等非认知因素均是解决非良构问题的关键因素。总之,在问题本质、问题解决过程和问题解决成分三个方面,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存在看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人们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对现存的知识进行管理,特别是对人们在解决日常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经验性知识的管理。文章主要介绍使用案例来对经验性知识进行管理,会从经验性知识的重要性,案例知识的性质及其特征,如何使用案例知识来管理经验性知识以及案例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来阐述基于案例的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情境性是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需要情境的支撑,同时又受情境的影响与制约的特性。知识的情境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情境在促进知识运用和迁移上的作用,设计情境化课程。情境化课程以情境化的学与教为核心理念,以知识实践运用为目标,以实际问题情境为载体,以教师作为课程的创生者。教师在课堂知识教学中,可根据设计过程和呈现时借助的手段的差异,为学生呈现符号类、模拟社会生活场景类、操作类和基于技术支持类四种不同的情境课程,同时应处理好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脱节、"过度情境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着多种学习工具、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以一种非良构知识的组织方式呈现,使学习从接受认知范式向建构认知范式、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转换.为此,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扩大、改组和重构需要采用复杂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该文以认知弹性理论为指导,首先对复杂学习的概念和信息网络环境具有的复杂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设计了信息网络环境复杂学习理论模型.其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网络维护知识复杂学习活动案例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做数据收集和效果分析,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采用该设计模型进行的复杂学习活动具有一定有效性,能够促进非良构知识资源的积极构建,并获得高级技能和认知策略.最后,对需要完善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总结和讨论,力图为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知识本位"的教学使教师工作程序化、学生学习简单化以及教育过程缺乏情境性,而"情境本位"的课堂教学主张由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教人应对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供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具体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联想创设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劣构问题,是相对良构问题而言的。良构问题是指设定了限制条件,通过运用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概念、规则、方法和原理能够加以解决的问题。与良构问题为直接揭示知识而人为设计不同的是,劣构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是对真实情境的模拟,教材中没有原型案例可供参考,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由于深度学习在目标定位上更关注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通过劣构的问题情境,以学习共同体为支撑,实现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掌握、关联整合及迁移应用。据此,笔  相似文献   

10.
素养是一种应对复杂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习者身心共同参与。在传统知识教育观的影响下,学习变成了对一种抽象的符号或概念的习得和浅表化理解,其结果与学生素养发展相背离。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情境性的活动,强调学习者在情境中的实践和参与,注重对学习者具身参与、合作互动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品质的培养。在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照下,实践本位的学生素养发展可参考以下策略:以学科实践为依托,使得学生发展由学习知识向素养提升转变;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生命体验;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使得学习的发生由他者的描述走向情境中的自我建构等。  相似文献   

11.
迁移能力,是指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能力,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现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为完整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知识是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和方法的准则,它以需要遵循的序列步骤的形式出现。这类知识的教学应遵循"为会用而教"的理念,让学生对所观察的现象、过程或结果进行原理解释,让学生操作演示某一行为动作或动手解答某一算法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方案、步骤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梳理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思维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教学支架,以达成学生理解性、迁移性和创造性使用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案例推理(CBR)已经成为了复杂问题解决的一个可信服的认知模式,它揭示了人或智能机器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利用过去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也科学地诠释了经验在人类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的本质特征和基础性作用.本文探讨了CBR的认知过程、认知特征以及蕴含的学习新观点,并结合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简易机器人制作”的教学实践需求,运用CBR的教学建议设计、开发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探究学习环境(Inquiry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Making Simple Robot,简称ILEMSR).ILEMSR是围绕建立预期目标,提供真实体验,学习他人经验,引导经验阐释,促进经验反思,荻取经验法则等原则创建的探究学习环境,它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在复杂任务情境中利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解决劣构问题的相关行为,促进学生从经验中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现式学习型课件设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现式学习方式倍受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成熟,致使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本文提出发现式学习型课件设计应着重于非良构知识重组、问题性情境创设、隐喻化语言表达、分布式资源提供、自主性问题解决等的教学设计,并仔细分析了这几方面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案例研修同案例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其主要表现为:它是一种经验叙事并依存于特定条件;案例具有非良构性。案例研修的优势在于它的在场性、具身性和生成性。为了提高案例研修的质量和效益,要重视案例知识的包容性,加强案例学习的探究性,注意案例推广的局限性,突出案例研修的建设性,讲求案例评议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要在关系网中进行,对各种关系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其本身也会成为教师解决问题的"工具".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呈现了教师将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付诸实践并形成"利用(初级化)关系解决问题"这一实践性知识的过程.同时,本文运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四要素结构框架,即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和信念,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几何画板是一种适合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工具性软件,它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在问题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以不确定性和不断变革为本质特征的知识社会, 拥有能够使自己在新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比掌握已有的事实性知识、程序和技能更有价值.这种更有价值的知识就是近年来在学习科学领域受到日益关注的"适应性专长", 它被认为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每个领域的学习者都值得追求的目标.从概念界定的角度, 适应性专长可以理解为适应性专家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常规专家的知识、技能和倾向, 它通常表现为深度的概念性理解、在新情境中的适应性改变、学习新知乃至创建新知的倾向以及元认知行为, "为新学习做准备"是它的核心内涵.而聚焦渐进式的、挑战性的复杂问题解决, 是发展适应性专长的若干可行路径之一.此外, 教师承担着使自己和学生都发展成为适应性专家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项目学习存在周期长、自由度大等问题,O2O迭代式项目学习引入了"O2O迭代"为新型学习脚手架。它将复杂项目分解成前后知识相关的多个功能小项目,串接起线上线下的迭代学习和知识运用,螺旋式发展学习者融合知识解决复杂项目问题的能力。以首要教学原理为处方科学指导,它聚焦复杂项目增量式的解决,在O2O空间环境和协同机制的配合下,通过"结构、指导、辅导和反思"的过程,衔接"教与学"成为统一整体,服务于学习者在线上"需要知道"和线下"需要做"之间反复迭代的学习。在以开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为应用案例的实证研究中,样本统计显示,它能尽早发现和控制项目学习的过程变异,促进学习最终成果的绩效交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项目学习容易遭遇过程障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在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成果,使"数学有用"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注重数学的应用在近两次课程改革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从创设问题情境到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成为了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的问题情境设置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引入不合理等多方面的现象,使得学生形成应用意识困难;对于应用意识的理解大多数教育者还不够深入,依据数学学习心理的原理,从接触问题情境到形成数学应用意识的过程,需要经历:典型问题情境的练习、形成解题经验、多个相似情境中经验的迁移、各类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尝试,长期的积累和广泛地应用便会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