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编高中语文教材上都存在着大量的浅显文章。这是由新教材强调以专题组元、以文章内容作为构件的教材编排体系所决定的。然而,从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在专题中独特的作用这一角度看,浅显文章实际上并不浅显,关键是我们怎样撞出浅显文章的深度,从而最终使浅显文章在专题中发挥它独特的价值和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建锋 《教育文汇》2013,(20):39-40
有人认为,小学教材文本内容浅显,一望见底,与之对话,不费心力。有人却认为,小学教材文本甫读简单,越读越深,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如果是这样,我们与文本对话,就不应浅尝辄止,而要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3.
“课标”要求学生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最后的常春藤叶》属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它与史铁生《我与地坛》共同构成了第一板块的“精神支柱”。编者说得很清楚,这一专题的所有文章“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其目的是“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以"文选"的方式编排的,所选文章时代不同,风格各异。教材文本中描写的是作者生活时代的断面,呈现的是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使用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写作方法,这就造成学生和教材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形成程度不同的阅读障碍,制约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王荣生教授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按照教材的编排,处理方式应该是“文本研习”。“研习”,就是研究探讨性的学习,该是由学生来挑大梁唱主角的,但本专题所选的文章,几乎都是大师级的大智慧之作,相当一部分学生读不懂,总的说来,与学生有太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以小标题方式构建的文章并不多见,以此为探讨的话题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据观察,平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太重视此类文章的教学,甚至因文章脉络清晰、中心突出、美点凸显,而觉得文本浅显,无挖掘深究之必要,导致白白浪费了例子的资源。笔者以为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中化学教学使用的主流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中专题作业设计颇有特色,体现在习题的组成类型丰富、功能明确;内容注重情境、体现联系;关注探究、发展能力等方面.分析美国教材专题作业的设计,可以得到关于教材专题作业设计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设置"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意在让教学双方通过这一专题的教学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语言现实与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教学时,不要局限在专题的范围内,特别不要限于所选的文本里,以为本专题就是这么几篇文章,就事论事,就本说文,而应该从专题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9.
对联被作为一个专题出现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教材中,这和当前的课程改革是相适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到底应该学什么?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经典吗?学生不喜欢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不学?浅显的文章为什么一定要用两课时三课时来教?学生喜欢的好文章为什么不可以选来做课文?教师和学生为什么就没有选编教材的权利?这些问题常常在笔者脑中萦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编者在编写小学教材的过程中,对选入的文章作必要的修改是常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发现,除了部分古诗词等特定文学形式基本忠实于原文外,大部分文章在选入教材时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动。一般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目光定位于入选教材的选文,很少追溯原作。事实上,将选文与原作进行对照阅读,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编者改编的原因和动机,学生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涵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对文本的独特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关注点应放在“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也就是从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入-T-带领学生去探寻其言语秘妙。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就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专题编排教材的。这说明神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引发了我们对神话故事教学的思索:神话故事的文本特征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这种文本体系?顾名思义,与其他题材的文本相比较,神话最鲜明的文本特征就在一个"神"字上。对于小学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教教材”“用教材教”,还是“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都是教和学的重要凭借,教材编排都应规范、有序、科学。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必修教材,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科书以学习专题统领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樊晓文 《甘肃教育》2014,(13):101-101
正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切入:一、以教师为主导,抓住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  相似文献   

16.
从编辑意图来看,为了增加课文类型的丰富性,在任何学段的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非常浅显的课文.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蚊子和狮子》,尽管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能够读懂它,但它仍然长期“坚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由于教学习惯,我们对内容浅显的课文,在教学上往往处理得很浅显.如《蚊子和狮子》,一些案例所表现出来的,无非就是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谈一谈;有的教例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连笔都没有动一下.这就浪费了课文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中,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细读文本。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于惠珍 《考试周刊》2015,(20):45-46
语文课程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中,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细读文本。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时事专题课的内涵 时事专题课,就是把时事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时事教育教学形式。它是以某一社会时事热点为线索,多角度、大跨度地组织教材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把握时事与教材结合点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时事专题课的作用和地位 时事专题课起着通过时事政治帮助学生认识新问题的作用。时事专题课的这一媒介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当前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了解了我国的国情,认识了开放的世界。在掌  相似文献   

20.
如何用好教材,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材中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重难点、文本空白、典型句段、文章特色中寻找语文训练点,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