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潘黎  邢颖 《教育科学》2020,36(1):66-72
构建"卓越大学"是德国政府为了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而提出的大学发展要求,经历了初步构想、实践探索和进阶调整三个发展时期。在初步构想时期,德国大学沿袭了侧重科学研究的主线发展思路,开始萌生"卓越大学"的建设构想;在实践探索时期,"卓越大学"的概念和框架开始孕育并逐步发展成型;在进阶调整时期,德国卓越大学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以综合性为基本理念、以创新性为重要使命、以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推进卓越战略实施。经过这三个时期的探索与努力,德国"卓越大学"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国可借鉴其相关经验,重视高等教育全阶段各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顺应融合发展大势走合作化发展道路、核准自身定位走富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发挥文化传承职能来培育我国"大学核心价值观",使"双一流"建设不断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4—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浙江的录取数据,采用多种策略保证改革前后文理科位次的可比性,并建立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后发现:新高考改革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生源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人文、社科、经管、工学和实验班在改革后生源质量显著提高,且热门专业的生源质量提升幅度大于非热门专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生源提升幅度大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此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非热门专业生源质量的提升大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热门专业,说明新高考改革更加满足了学生对"好学校"的需求,在"热门专业"与"好学校"的权衡中学生更倾向于"好学校"。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在眉睫。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督导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中国26所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学之间的国际化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研究型大学与准研究型大学之间、世界前500名与非前500名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东部沿海与内陆的研究型大学之间。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研究、检验及提出了战略规划与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与交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关条件与设施以及成果交流五类18个指标,评估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并就未来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汤姆森高引用科学家数据库中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为样本,以上海交通大学ARWU排名为大学竞争力的依据,对科学英才的机构迁移与大学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竞争力越强的大学汇集的科学英才数量越多;大学竞争力越强,从校外招聘的科学英才比例越低;且大学竞争力越强,科学英才留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针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注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自我培育高水平师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05年德国政府启动了"卓越计划"。目前,"卓越计划"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卓越计划"在动态调整机制、整合科研体系、科研论文发表、世界大学排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资金短缺等不足。2015年,我国开启"双一流"建设,借鉴"卓越计划"的实施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应着重关注退出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机构参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oposes a benefit of the doubt (BoD) approach to assess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37 public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based on data from 2015. The primary activ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ut the prestige of a university depends mainly on the results of its research activities. The BoD method is rooted i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ology, which enables the flexible and data‐based assignment of weights to aggregated variables. Full weighting flexibility, however, allows zero weights, which can lead to unrealistic results. For this reason,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supplemented with additional weight restrictions. The assessment considers key performance factors: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number of completed doctoral degrees; amount of research grants; and percentage of science graduates. Unlike earlier research o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use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The results provide a ranking of universit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 makers regarding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improvement actions for the worst‐performing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AAU大学的科研论文合著机构的类型、国别、合著篇数及其引用情况,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统计了各个合著机构在论文合著网络中的中心度,绘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AAU大学之间的论文合著网络。根据统计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关系;国家力量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校企合作排名反映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高水平大学通过与香港地区各大学的合著“借船出海”。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国在科研创新中应当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开放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构建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大学、研究机构在科研创新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带来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大流动”。通过对我国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的提取与统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规律。本研究发现,超过1/3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入职后发生流动,流动率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但无明显学科差异;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次数离散度较大,但多集中且倾向于1次,不同学术层级、学科间差异较大;大学高层次人才平均约9年流动1次,并呈现出流动周期随着学术层级的提升而逐渐延长的趋势。项目人才称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动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科属性因素对流动行为的影响;在单位制到聘任制的演进性制度变迁进程中前者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成为流动频率偏低的制度根源;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学术层级之间存在资历惩罚现象。基于此,我国需警惕项目人才称号作为强有力的流动资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消除“双轨制”治理格局中的流动障碍;规范高端学术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排名缘起于大学的理论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的需要。科学计量学作为学科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为大学排名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为大学排名提供了崭新课题和原生动力。同时,一批勇于研究与实践的敢于担当的学者涌现,使大学排名破土而出,从而呈现了异彩纷呈、特色各见的中国大学排名榜——校友会榜、武书连榜、软科榜和中评榜等。中国大学排名从产生到成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峥嵘历程、评价指标的相融相鉴以及各领风骚的独特定位等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88所“双一流”高校科技活动十年面板数据,以方差分析方法观察时序、空间与类型分组对研究双元平衡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研究双元活动随时间推移呈现由单轮驱动向协作平衡转化的趋势,而高校类型与地区分布对双元平衡存在显著影响。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研究双元平衡性处于较高水平,地方高校双元创新活动水平较弱且双元不平衡;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地区高校双元平衡度较高,京津冀地区高校双元明显不平衡。创新活动双元平衡的时空差异性分析为高校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对双元理论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出境领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能有效帮助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选拔,促进我国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在模型的构建上,以文献研究和访谈法为基础,提出了出境领队胜任力模型的4个维度11个因子,对各评价指标、要素作了权重的计算和排序,指出了个性心理和职业态度是影响出境领队这一岗位胜任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可为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旅行社人员招聘、选拔和考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行业为依托,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双一流”建设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行业特色弱化、学科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等困境。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形成并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分类施策,立足于学校声誉的建立、行业引领力的树立、多元资源渠道的形成等方面,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蕾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26-127
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入手,分析在"双一流"背景下,影响地方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总结和探讨地方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如改革招生制度,组建高水平导师队伍,优化培养方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科布局等。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投入与产出进行绩效评估是激励高校提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及帮助政府对高校实行绩效拨款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以涉及高校人力、物力和财力的14项投入指标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5项产出指标作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属12所本科院校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估,并且以绝对绩效得分的形式对这12所高校进行绩效排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甘肃省属本科院校的教育资源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优势,使其在人文学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必将大有可为。近二十年来,研究型大学纷纷设立人文学科实验班,实施"大类、自主招生""大类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等,对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人文学科世界排名中能一直居于前列,关键在于其将"以学生为中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等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