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情绪调节是情绪基础研究的延续和发展,青少年情绪调节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青少年分为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对应于初中教育;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对应于高中教育;青少年晚期(18岁-21岁),对应于大学教育。对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他们进行更好的自我了解,从而有意识地采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方式,促进其学业活动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冷”“热”抑制控制任务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探讨了3~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状况、“冷”“热”抑制控制的年龄发展趋势及其与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问题解决,其次是认知重建,而较少采用被动应付、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3~5岁幼儿更多采用问题解决的策略,而更少采用发泄策略.3~5岁幼儿的“冷”抑制控制在4岁时有明显的发展,4岁以上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通过率均超过70%.儿童“热”抑制控制的快速发展阶段是5岁,礼物延迟和失望礼物等“热”抑制控制任务对3~5岁幼儿采用替代活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到其同伴接纳和将来社会能力的发展,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多采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同时关注幼儿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其“热”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娜 《天津教育》2022,(2):162-164
<正>小学生处于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此阶段,他们的自律逐渐增强,情绪发展日益成熟,并开始为他人着想。情绪调节能力事关小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事关小学生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以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实现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从情绪调解能力切入,分析了积极情绪故事教学的含义和干预策略,探究了积极情绪故事教学对小学生情绪调节的价值,提出应通过选择吸引学生的故事教材、提升教师故事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特质性情绪智力(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一簇与认知、加工和使用情绪负荷的信息能力相关的行为倾向和自我知觉。特质性情绪智力处于人格结构中的较低层次,与大脑左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有关。高特质性情绪智力的个体倾向把压力评估为一种挑战,而不是威胁,并倾向采用问题中心的积极应对风格。特质性情绪智力对抵御压力,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莲清 《教育导刊》2011,(12):80-82
情绪是内在精神活动的外部表现,是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观反应。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孩子维持正性情绪,控制并避免负性情绪,有助于孩子开展和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活动,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是个体情绪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5岁~6岁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家长要观察、分析孩子,针对不同孩子情绪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情绪调节是情绪基础研究的延续和发展,青少年情绪调节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青少年分为青少年早期(11岁~14岁),对应于初中教育;青少年中期(15岁~18岁),对应于  相似文献   

8.
情绪智力是一种感知体验、调节控制、表达评价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综合能力,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398名3~6岁幼儿家庭功能对情绪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6岁幼儿的家庭功能和情绪智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功能中的七项功能与幼儿情绪智力呈显著正相关;沟通和行为控制两项功能对幼儿情绪智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提高幼儿的情绪智力可从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树立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入手。  相似文献   

9.
情绪调节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3项能力。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苏州学生的情绪调节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与其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其得分表现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高与职高间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健康、幸福感、满意度、考试焦虑、亲近家人和亲近他人等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因此相关主体要充分重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明确自身角色,选择正确的路径与策略促进学生情绪调节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针对3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文章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的△R2=.137(F(3,142)=7.530,P=.000)。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座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幻想变量达到了显著水平(Beta=.243,t=2.594,P=.011)。(2)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中性别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背景变量阶层的△R2=.075(F(3,142)=3.814,P=.011)。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应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性别的作用进一步增强(Beta=-219。t=-2.620,P=-010)。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女生相对男生要差一些。大学生的性别和幻想应对方式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8名3~6岁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极情境下,隔代教养和亲子教养方式下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隔代教养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祖辈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祖辈在允许幼儿发泄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其控制发泄的程度,以免幼儿走向任性或自我中心,并应向幼儿示范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好榜样;应为祖辈学习如何教养孙辈提供学习资源与场所,如开办祖辈家长学校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这一角度,对90名8-15岁的智障儿童和90名3-5岁的普通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结果发现:(1)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呈现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多;(2)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引发消极情绪的情景下,3-5岁的普通幼儿比8-15岁的智障儿童更多地使用积极策略,更少使用消极策略;(4)8-15岁的智障儿童较难使用认知重建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4.
情绪调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时期个体的努力控制直接影响着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执行注意系统是努力控制的基础,儿童执行注意系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和反应,提高对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在反应性上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于1997年将“情绪智商”这个概念引进智力教育,给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带来一次很大的冲击。现代社会要求孩子不仅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即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具有高情商的人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敏锐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具有同情心;能够与人愉快地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婴幼儿阶段是情绪培养的关键期,关系到以后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这一时期,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智力活动和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培养孩子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  相似文献   

16.
一、小学情绪辅导心理活动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龄期间,儿童的情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能力、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的情绪保护和调节能力等,在5~12岁之间飞速增长。情绪辅导是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七项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的个性、行为和规则意识、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与自我安 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通过发泄策略这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方式作为应付方式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对促进个体自身发展、控制个体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行为、提高个体的社会化程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从情绪调节的概念、情绪调节的过程、情绪调节的类型、情绪调节的策略、情绪调节的作用以及情绪调节研究现状六个方面分别对情绪调节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给儿童情绪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对Gross情绪调节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认知重评策略比表达抑制策略更能够合理地调节情绪,应在儿童时期促进认知重评策略的萌芽。促进儿童合理调节情绪,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情绪调节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适应性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候选神经标识器类型,分别标识了情绪需求条件下的注意控制和消极情绪的注意加工。现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N2、Nc、误差相关负波、晚正电位这些反映情绪、认知整合的ERPs成分可作为儿童和成人情绪调节的临床指标,并且有可能起到情绪调节神经标识器和预测特定情感障碍风险的作用。在探究情绪调节和情感心理病理学神经标识器的未来研究中,应充分重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改善研究方法并关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