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角形是基本的平面图形之一。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三角形的认识,帮助学生充分经历建立表象到形成概念的完整过程。第一次是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单元,重点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建立三角形的直观表象,能根据表象识别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在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指—画—说—想”等活动,形成对三角形概念的概括性认识,即“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一、梳理沟通比较是认识事物、澄清概念的好办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可分清概念间的共性和个性,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概念的运用。如复习“三角形”部分可以这样进行: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写、填、画完成教材规定的要求。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2指导学生对比区别。(1)出示下表:(2)让学生画出表中的三种图形,提问:①三角形最少有几个角是锐角?②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只能有一个钝角?③在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呢?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为例,谈一谈笔者的思考。一、在操作中巩固经验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已经了解学生能够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于是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开展了非零起点教学。师:你能在学习单上画一个三角形吗?画完之后,四人小组互相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层突破难点,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理解了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缘起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起始课,经常被选为研究课。在一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从交流画法中认识三角形概念;再通过自学交流,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三角形高的表述;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然后通过动手围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动态变化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感受随着三角形的变化它的高也会随之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都觉得很流畅,没有问题,何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教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之前,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一些表面呈三角形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知道三角形有高矮,能画出三角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把学生对三角形外形的感性认识抽象成理性概念;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三角形的高,并将三角形的高从生活中高矮的概念里剥离出来,感受生活物体的高矮与三角形的高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学会画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抽  相似文献   

9.
笔者最近观摩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后,老师让学生们画一个三角形。然后问:通过画三角形你发现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听了“三角形的认识”一课,颇受启发,现就该课两个环节独特的设计,结合以往传统的教法,谈谈我的一些体会。案例一:如何揭示三角形的概念?传统的教法: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再让学生利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然后请学生归纳什么叫三角形,最后利用多媒体显示如下一组图形,请学生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这个环节作为三角形概念的巩固练习。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概念一般都抽象难懂,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概念的建构过程,促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使学习真正发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基础,是对三角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提升,是对几何图形从外在特征认识到内在本质认识的一次转折,是学生从研究图形的构成要素到研究要素之间关系的一次飞跃。下面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的概念大多数都采用语言描述。因此,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咬文嚼字,抓住概念本质属性”的概念教学经验。正确应用这一经验,应当明确:一则,“咬文嚼字”一般处在概念形成过程的后阶段,并且常常需要和观察、分析实例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二则,并非所有概念都需要咬住个别字词不放。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的描述是:“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学时,虽然教师再三启发,有学生说三角形是“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三条线段搭起来的图形”,就是没有学生想到用“围成”这个词。于是,有教师在引进环节上下工夫,制作了一个课件,用动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的概念大多采用语言描述。因此,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咬文嚼字,抓住概念本质属性”的概念教学经验。正确应用这一经验,应当明确:一、咬文嚼字”一般处在概念形成过程的后阶段,并且常常需要和观察、分析实例等教学活动相结合;二、并非所有概念都需要咬住个别字词不放。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材的描述是:“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学时,教师再三启发,学生有的说“三角形是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有的说是“三条线段搭起来的图形”,就是没有学生想到用“围成”这个词。于是,教师想到在引进环节上下功夫,制…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公开课上,一个“偶然”事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相似文献   

15.
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并能根据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2.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能按三角形的边或角给三角形分类;能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内作高;能按要求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判断一简单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分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方法:尝试探究。教学过程由三个尝试探究活动和一个练习题组构成。一、摆一摆、议一议,建立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长度不全相等),要求他们摆出一些三角形,然后提出“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的问题。学生摆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开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甲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出示图1,学生摇头。乙说:“有三条线段的图形是三角…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时,课堂上曾出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三角形正着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画出它的高:但是当三角形斜着放的时候,画这条底边上的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为什么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会这么难呢?评讲时,我格外关注学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些数学课,学生难懂,教师难教,难点难突破。这些“难课”大多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且是数学结构性知识的“种子课”,涉及学生知识迁移及应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节点。教师若不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势必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就是这样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内容处在小学几何教学的第二学段。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已有直观认识,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已学习角的认识和分类,并且四年级刚学习了“垂线”。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教学比较抽象 ,不易理解 ,难以掌握。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运用实验手段进行教学 ,发挥多种媒体作用 ,突破概念教学之难关 ,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三角形概念教学 ,谈谈具体做法。1 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1 1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 ,教师出示自制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具 ,让学生仔细观察 ,认识三角形的形状 ,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1 2 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物体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试让学生举例说明。如红领巾、小三角旗、屋梁、桥梁等。1 3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用笔纸直尺画出这些物体的平面图形———使三角形在大脑中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