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时代,指向素养发展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跨情境、跨学科应用能力。立足于儿童经验与真实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素养发展的学习,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因其目标宽泛化、课程形式化、实践碎片化、实施两极化等现实问题而常常陷入无效实施的困境。基于大概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少量体现学科内部基本逻辑及学科之间有机联系的核心概念,打破学科壁垒的同时进一步联通学科知识和真实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托。基于大概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包括凝练课程目标、重构课程框架、匹配知识情境、设计迁移任务、解决真实问题、优化评估模式六大步骤。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所以被期待为新课程的亮点。笔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实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等不少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和辨正。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适应当代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门新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广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评价策略。教师、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予以重视,学生喜欢探究式教学活动。但由于教师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偏低、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因此,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需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必须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4.
姜丽华 《教育科学》2002,18(6):23-24
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混淆的情况,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学科课程完全或部分分解掉。针对于此,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适应当代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门新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广西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设置了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评价策略。教师、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普遍予以重视,学生喜欢探究式教学活动。但由于教师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偏低、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因此,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需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策略是,必须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一大突破。对其课程价值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的层面.应该从信息文化的物质技术和精神观念两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的价值分析,从而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新课程体系实践的一大突破,有利于促使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中学生交际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探究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丹 《教师》2019,(15):109-110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突出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提升教学实效离不开对学科特点的分析。设计生活化的实践课程,主要通过明确实践主题、设计活动流程、反思总结三个阶段实现。文章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经验,强调教师在选取实践主题时应贴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心理认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具体活动流程设计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思总结时主要分析本次活动的不足,以明确下次活动改进的目标。只有坚持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融入生活化元素,才能有效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理逻辑,最后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路径,包括起点渗透:融入课程设计的构架之中;过程贯穿:融入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评价反推:融入课程评价的反馈之中。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儿童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忽视了儿童与环境的融合。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应当渗透场景思维,让儿童在场景学习中,兼顾儿童化、智能化、生活化及多元化等要素,从而追寻本学科课程宗旨及教学理念。笔者还提出,儿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景学习中,需要从学习者走向建构者,让指向深度学习的研学活动真正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引导教师准确领会该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徐辉  徐红 《今日教育》2004,(5):13-1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门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打破学科的森严壁垒,推动课程综合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多种教学制约因素展开综合考量,注重各种学科认知的多重联系,从学科融合角度展开教学设计考量,对全面塑造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有特殊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较强实践性,教师要从实践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曹根娣 《教育现代化》2005,(11):116-1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需求及教育改革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但由于教师习惯于学科教学,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因而都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上”、“难教”,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我校几位教师近两年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引导教师准确领会该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它加强了各学科领域的融合,弥补了各学科间教学的“盲点”,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尚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冯启彬 《山东教育》2012,(Z1):100-1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但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是地道的"三无产品":无课程标准、无教材、无专业教师。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再加上没有专职教师,每个教师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门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为了整体推进全县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和课程形态,因此,它不仅与以往的课程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有着本质区别。本文着重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前往综合实践学校进行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浙江省六所国家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以打破时空限制、融合学科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延展、加强专业师资培训等建议,以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一半。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一种新的选题渠道——学科课程,来自于学科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文中用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分别论述了从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科学课程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选择有价值、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