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对自己社区身份的认同,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它是教育虚拟社区形成的纽带,是维系教育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对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社区成员的社区满意度是社区归属感形成或增强的决定因素,社区文化、教师和学习者与社区归属感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以上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增强社区归属感以及更好建设教育虚拟社区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技术文化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以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为例,主要对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中技术文化形成的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社区主要从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对技术文化的形成产生影响。基于此,技术文化的培育应着重从物质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理念建设三个层面着手,教育虚拟社区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尊重学生人性需求和个性差异、增强社区情感培养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及社区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来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3.
网络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利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成熟的学习平台.更能促进合作学习的进行。从教育虚拟社区的季习资源、成员交互、课程主题、学习过程记录、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其在合作学习中的功能,并设计了教育虚拟社区在合作学习中的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交往的关注一直是教育虚拟社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以伦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哲学思考,旨在通过对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之伦理品性的分析彰显其伦理价值及伦理途径。为寻求合乎道德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行为,首先分析其伦理诉求,发现因主体的道德能力受到虚拟环境的不良影响、交往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道德控制、信息管理存在缺漏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中的伦理缺陷较为突出,需要伦理的规约。应用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启示我们:在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原则的制定上应体现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在方法选择上应保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操作管理上应做到自由与监管相统一,从而保证教育虚拟社区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与个性完满、寻求知识与德性的统一为伦理使命,促进教育虚拟社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问题,以河北大学《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该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现状,并提出增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以促进教育领域类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看微群,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软件分析虚拟社区的网络关系,探索其结构以及交流模式,总结虚拟社区的结构特征,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社区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对虚拟社区高效运作有重要意义,通过调节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提高知识共享水平可以将这种高效运作有效实施.为此,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支撑构建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认为行为态度、主体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影响知识共享,信任度、内在动机、人性化的信息技术、社区文化氛围、知识水平、效能是影响知识共享的一级维度;然后以概念模型为基础具体阐述一级维度,并以此为依据制作里克特量表问卷,以国内5家虚拟社区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统计调研数据,使用相关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为信任度、人性化的信息技术、社区文化氛围是影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机制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将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何有效地实现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践教学功能问题.该研究尝试了以教育虚拟社区为平台,构建一个辅助传统教学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型,提供给学生课堂外实践学习尤其是协作学习的场所.在社区建设中引入了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实训基地、职业情境创设等要素来突显教育虚拟社区的职业性教学功能,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瓶颈.  相似文献   

9.
虚拟学习社区不仅仅是拓展学生视野、使他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获取更多知识和思想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虚拟学习社区教学交互模型的基础上,对虚拟社区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类专业虚拟社区日渐增多,关于社区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探讨中国内地文化背景下专业虚拟社区内成员社区感的结构,本研究以远程教育专业社区"开放学习实验室"为例,利用内容分析、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员社区感的组成要素,认为专业虚拟社区成员社区感的组成要素为社区认同、需求满足、情感支持和社区沉浸四个维度.本研究丰富了社区感研究的理论体系,为社区感的测量提供了相应的测量问卷.  相似文献   

11.
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是教育和交往的有机统一,对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教育虚拟社区交往行为和效果的总体评价呈现积极趋势,并且努力通过学习别人的帖子和小组合作完成课题的方式来促进研究活动的深入,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对不够充分,这有赖于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诸因素发挥协同作用,有赖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更完善的教学交往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为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专业理念亟待转变、专业知识亟需更新、专业能力有待重构等现实问题。为促进社区教育教师应对时代发展需要,促进社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应依托翻转式研讨、培植教师用户思维和开展反哺活动等方式,推动社区教育教师专业理念的科学转变;应为社区教育教师提供校本培训、引导教师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助推社区教育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应创设SECI模型交互场所、开展职级制建设、研制新时代的专业标准,以协助社区教育教师重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实践,本文提出了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模型和交往层级塔,揭示了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本质涵义与结构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中不同层面的交互过程,阐释了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社区建设为例,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应有之意,提出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强社区情感培养,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智能化社区系统,重视社区软件服务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教育虚拟社区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本文在文献检索、个案分析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并面向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发放问卷.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教育虚拟社区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互与学习支持”“道德、情感和校园文化建设”“信息服务”三个方面.笔者根据这三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教育虚拟社区的易用性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国家示范院校分为五类,并提出重新审视教育虚拟社区的价值、加强职业针对性以及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等建议.本文为了解和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和教学应用状况提供了数据参考,并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社区共同体,主要是师生)借助虚拟社区平台,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将知识传播给知识需求者(社区共同体,主要是学生)。本文对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环境因素、知识因素和动力因素是影响学生知识共享积极性的三大要素,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有赖于这三方面诸多因子协同作用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是以教育虚拟社区为交往平台,交往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的活动.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即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在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交往中,社区交往主体应以何种结构方式组织起来才能更利于教学交往活动的进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教育部对高校的BBS整改的通知出发思考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虚拟社区的正负功能.笔者认为,虚拟社区是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而繁荣起来的,虚拟社区除了有社区的一些基本要素和特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色.在本文,主要回顾了前人对虚拟社区的界定,总结了虚拟社区的特点,并选取南京大学小百合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虚拟社区的正功能和负功能,提倡为发展虚拟社区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制度化建设,促进有效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Web2.0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网络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交互,而用户交互行为的加强则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的基础上,以新浪微博群为例,对选取的"教育技术"群中由用户交互所带来的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公共虚拟学习社区中,用户之间的交互程度影响着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水平;核心用户(或意见领袖)在资源动态发展利用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社群内小团体的发展,对知识节点的丰富以及整个社区内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的分析,从成员交互、意见领袖的作用、凝聚子群的建设和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虚拟社区是基于跨时空的网络环境,社区成员(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或网络平台,为完成网上或现实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交互协作、知识共享活动,最终形成具有共同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传播大师施拉姆指出:“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