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很多,它涉及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体系、学科性质、发展理论、学派等等方面。本文将论述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心理的客观决定与主观能动、意识与活动统一等三个主要的问题。一、关于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所谓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就是说,心理学在其发展、论证与进行理论概括中,要利用哲学的基本观点和自然科学的材料。也就是说,心理学要以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和利用自然科学的材料作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的发展看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的主流是从心理主义、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它们既是心理学发展中形成的三种理论观点,又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自然科学背景,其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深刻影响。虽然三对于人的心理现象的认识迥异,但却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以库恩的“范式论”观之,它们应同属一个研究范式。该研究范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的物化研究。主流心理学中不但存在这样一个范式,而且它正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3.
人格心理学认知理论取向之科学思想基础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江勇  田铁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33-135
从科学思想演变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人格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取向发展的自然科学思想背景;并通过对米契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和班都拉的社会认知人格理论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信息论、控制论思想对人格心理学认知理论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发展史上,有自然科学观、人文科学观、超科学观等观点或理念。文化心理学现在对上述心理学“现”批判性继承基础上,主张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中,深入探讨文化心理观下的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者生存方式应有的内涵,扩展实证科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布伦塔诺主张哲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严格性”和“精确性”。他以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立场提出了一种关于先天善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他对后世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探究价值现象的独特理论径路,即以心理学为基石铺垫通往价值本质的路径,将价值的界定建立在心理现象及其内在意向性和自明性的基础上。当然,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与后世心理主义价值理论所依据的各种现代心理学理论有重大的区别。布伦塔诺对于作为活动的心理现象的强调,对内知觉与内观察的区分以及心理现象只能由内知觉把握的观点,都使他的描述心理学与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划清了界限。他的描述心理学是对“心灵”整体的、能动的、内在的本性的一种重新主张。  相似文献   

6.
类比原则对心理学理论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影响。派系心理学理论的纷争主要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类比对象;心理学理论的“统一”需要心理学自身体系建设来完成,应当吸收各种研究方法之下的每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7.
把自然科学的“场”理论引入社会科学领域 ,用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 ,提示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因、规律 ,这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场的内涵所谓“场” ,就是“被看成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 ,以及由此引申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场”论最初是爱因斯坦核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 ,之后这一理论在数学等自然科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政治决策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运用。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场” ,是这样一种特定构形关系 ,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西方心理学表现出文化学转向的趋势,但到80年代检讨之声不断。在学术界存在两种声音:文化因素是心理学发展的新契机;文化因素是心理学的麻烦。从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可以说文化因素的兴起是心理学长期以来自然科学模式和文化科学模式之间元理论的分裂状态的一种新表现。文化因素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对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解释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产生之初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创建的一门人文科学心理学,它主张通过现象学的描述或解释学的理解如实呈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全貌。描述心理学沿循严格科学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发展,并各自贯穿着三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前者包括布伦塔诺的意动描述心理学、斯顿夫的机能描述心理学和胡塞尔的本质描述心理学,后者包括狄尔泰的体验描述心理学、斯普兰格的结构描述心理学和斯特恩的人格描述心理学。每种理论形态都有自己独特的基本主张、理论焦点和方法侧重点。不同理论形态在描述心理学框架体系下结成了反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化的"强力同盟",共同反对冯特等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0.
模糊理论是美国自动控制家 L·A·查德率先提出来的。1965年他提出了用“模糊集合”(FuzzYsets)来描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奠定了模糊理论的基础。自此以后,模糊数学发展很快,现在模糊理论已经不再是自然科学的专利,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领域诸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法学和哲学也应用了模糊理论。笔者想借此理论(部分)对历史学的某些问题另辟蹊径进行探索,旨在拓展历史研究的思路,抛砖引玉。望史学界能赐以厚教。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之所以是科学并不仅仅在于它具有求真性、客观性、逻辑抽象性,而更在于它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实质。学理论这一学科与现代科学、西方理性主义化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今天讨论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必须正视科学自身兼具有效性和有限性的事实。必须警惕欧美现代性、人性的化陷阱。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心理学界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相互冲突,而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学习西方科学文明而又目睹其局限性而产生的文化困境。中国心理科学只有坚持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才能确保心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is central to modern biology, but is resisted by many peo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jor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to accepting Darwin’s theory. Cognitive obstacles to adopting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include conceptual difficultie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oherence problems that derive from the intuitiveness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The main emotional obstacles to accepting evolution are its apparent conflict with valued beliefs about God, souls, and morality. We draw 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on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belief revision to make suggestions about what can be done to improve acceptance of Darwinian ideas.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属性和自然科学属性的交叉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校的特色。近几年的专业发展出现了文科化的倾向,存在发展方向偏离、学科定位有偏差、人才培养机制有缺陷、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和重教学、轻实践等问题,应该重视。国家应加强对学科发展的监督指导,学校应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从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要从传统发展模式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必须深刻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制度等方面的现实状况,这种现实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邓小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科学整体观和科学发展动态理论对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按照以库恩为首的范式理论,当前心理学研究主要以"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两种范式进行,并且心理学发展存在以下统合趋势:1.人性的整合,科学心理学范式与人文心理学范式统一;2.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正在建设发展,课程设置与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置目标必须符合总体目标要求,同时其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等课程特点也要在总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Piaget, a fundamental epistemological distinction must be made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and the epistemic subject. The epistemic subject is studied by the genetic epistemologist who charts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mmon universal rationality, which develops,” whereas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 is studied by the developmental/cognitive psychologist by focusing on accidental contingencies surrounding particular people and thei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epistemic subject as compared to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 is an idealized abstraction, viz., that set of underlying epistemic structures common to everyone at the same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to which investigators in science education conceptu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pistemic and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s. It is argued that just as the ideal gas law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of Maxwell and Boltzmann) provides a “general model” to which the real gases approximate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o we can consider (by abduction) the epistemic subject to be an “ideal knower” to which the real (psychological) subjects approximate to varying degre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pistemic and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s, however, cannot be used as an “epistemological shield” in defense of Piagetian theory. Any test of the Piagetian theory must involve psychological or real subjects. Empirical testability, however, need not be equated to being scientific. An analogy is drawn between Galileo's idealization, which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free-fall, and Piaget's epistemic subject. Research conducted in science education shows that at least for some critics the wide variations in the age at which individuals acquire the different Piagetian stages is crucial for rejecting the theory.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al issue is not the “proportion of heterogeneity” but the understanding that Piaget, by negl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ttempts to build a general model applicable across types of situations/subject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pistemic and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s is important not for defending Piaget's theory (which has serious theoretical flaws) but to understand epistemic transitions, for example, the one between Piaget's epistemic subject and Pascual-Leone's metasubject. It is concluded that failure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pistemic and the psychological subjects would lead to misconstruing the significance of our research findings and, what is more serious, to a lack of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
教育美学是运用美学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美的现象及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创设与拓展新型教育美学势在必行,拓展与深化教育美学的内涵,加强教育美学的理论建设乃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教育美学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美学的社会功用是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