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一、问题缘起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起始课,经常被选为研究课。在一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三角形,从交流画法中认识三角形概念;再通过自学交流,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三角形高的表述;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画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几个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然后通过动手围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动态变化移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感受随着三角形的变化它的高也会随之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都觉得很流畅,没有问题,何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活跃,表面看教  相似文献   

2.
荆宝满 《中小学电教》2008,(11):137-13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三角形的探索分类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学完本节内容,能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更清晰的三角形表  相似文献   

3.
正"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引领学生对三角形进一步探究,从而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深层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思考1援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援抓核心词。"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中,对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多数教师依据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提出应先借助测量人字梁的高度这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三角形的高是一条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其中这条对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此基础上再教学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对于他们所持的概念教学在先、画法在后,且两者必须截然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四年级的三角形作“高”是历来老师和历届学生公认的难点。笔者从一次听课中收集、整理了学生三角形作“高”的典型错误,加以归类分析,探寻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引入生活“高”,厘清三角形的高;回溯新课背景,构建知识联系;顺势变化沟通,明晰本质;操作中沟通,联系本质;优化作高工具,帮助学困生。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的重要内容,教材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经历三角形高的概念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正>三角形是基本的平面图形之一。苏教版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三角形的认识,帮助学生充分经历建立表象到形成概念的完整过程。第一次是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单元,重点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建立三角形的直观表象,能根据表象识别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重点引导学生在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指—画—说—想”等活动,形成对三角形概念的概括性认识,即“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找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的活动实现了三角形概念的主动建构,"拆拼三角形"的活动体会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贺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观察的过程中,掌握画高的方法,体会三角形高与底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三角形"的几个教学要点1.小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对于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一般也能直觉地判断,正确地辨认。但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无法说出充足的理由。这表明:他们对于"三角形"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的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没有形成明确的数学概念。这种情况在四年级应该有所改变,也完全能够改变。即明确规定:"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最好用叫做)三角形"。含糊其词不利于学生明确概念和掌握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以及画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和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上的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平移顶点,找到新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帮助学生感知这两种高,加深了学生对高的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代胜  朱艳 《湖北教育》2023,(1):65-66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聚焦图形的特征及概念本质,深入认识三角形。一、借助“说明书”,经历三角形定义的形成过程三角形的认识分直观辨认和概念理解两个阶段。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任务:先画一个三角形,再将画三角形的过程写成说明书。学生都能画出三角形,但对画三角形的过程的描述缺乏逻辑性。笔者收集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了如下交流。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 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三条边关系.对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事实上,前半节课很顺利,学生从生活中的三角形形体中抽象出三角形,会做一个三角形,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会识别三类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初步会作三角形内指定底边上的高。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需准备木条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块,三类三角形6块,正方形纸片一张。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节较为特殊的教学内容。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教材中对三角形的知识要素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学生能对三角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参考了很多的教学设计,发现大多将课堂关注点放在三角形的高的作法上面,对于高和三角形的动态联系揭示得不够。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好垂直、平行、做高等旧有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领着学生步步深入,探究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与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