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角形而积计算”的课堂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结果在全班70人中,竟有半数的学生束手无策,在做对的学生当中亦有一些学生不理解算理。课后,在座谈讨论中学生反映了两种相洪,!、老师讲课中在用“拼图法”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强调了要求三角形面积只要有底和高两个条件,而题中多给了两个条件,因此,学生茫然了。2、不少学生都知道4.4厘米是高的长度,但不明确是哪条边上的高,列出了5X4.4+2或6.SX4·4寺2两道错误的式于。原来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学生没有搞清“高”和“底”的联系!针对…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以及画高的方法。理解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和钝角三角形钝角所对的边上的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平移顶点,找到新的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帮助学生感知这两种高,加深了学生对高的本质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充“当领导者”“、权威”的角色支配课堂教学,而应当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相互合作学习创设情境,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和谐气氛中得到发展。一、放手让学生参与、体验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放手”(:1)新知识的出现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寻求与旧知识的联系,如让学生根据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会识别三类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初步会作三角形内指定底边上的高。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需准备木条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块,三类三角形6块,正方形纸片一张。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已认识到图形的高的概念,并且已具备了"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向该直线作垂线"的基本技能.那么,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生的现实基础怎么样呢?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前测,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 前测中,有5个学生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如图1;有26个学生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直线,但明显和对边不垂直,如图2;还有6个学生认为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图3.从前测结果看,学生对于三角形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时,课始主要是通过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系统建构三角形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作三角形的高普遍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高的位置与三角形的外形特点以及放置位置有关。三角形的高本质就是一条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其特性,不外乎熟练操作"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开展"同化"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初中代数中解斜三角形一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尤其是“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由于“解”情况较复杂要加以讨论,更增加了难度,以至总有一部分中下学生始终未能掌握要领,一部分中上学生,当时虽能掌握,过后容易遗忘。已知“两边一对角”解三角形,多数用正弦定理,解时先对解情况加以讨论,至于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概念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是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建构过程,即通过动作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不同的表征形式进行多层次表征,在不同表征系统中逐步完成概念本质的深层次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抽象概念和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下面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围绕多元表征方式对三角形概念教学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代胜  朱艳 《湖北教育》2023,(1):65-66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聚焦图形的特征及概念本质,深入认识三角形。一、借助“说明书”,经历三角形定义的形成过程三角形的认识分直观辨认和概念理解两个阶段。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任务:先画一个三角形,再将画三角形的过程写成说明书。学生都能画出三角形,但对画三角形的过程的描述缺乏逻辑性。笔者收集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进行了如下交流。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 ,受不同的教育观念支配 ,就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得出不同的教学结果。本文就“三角形面积计算”三种不同教法的比较加以说明。A教法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再出示画在格子图上的三角形 (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 1个 ) ,让学生观察 ,数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后 ,教师指出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麻烦。接着 ,让学生逐一数出底和高的长度 ,再比较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底、高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 ,知道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刚好等于面积的 2倍。于是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合作”和“沟通”的过程。新课程认为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沟通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同时,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教师仅仅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过程,即“学习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谢美秀 《福建教育》2006,(11A):47-4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呢?一、以概念形成为反思起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概念形成的关键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记忆。在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组织质疑交流,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我先布置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13.
注重习题的沟通联系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题的沟通联系是问题信息传递、作用、加工、整合的思维活动.习题的沟通联系训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解题实践中,强化联系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沟通联系”的方法,通过习题变异的对比、解法特点的对比,寻找问题变化的特征,思考问题背景与其渊源联系等,实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概念一般都抽象难懂,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历概念的建构过程,促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使学习真正发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基础,是对三角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提升,是对几何图形从外在特征认识到内在本质认识的一次转折,是学生从研究图形的构成要素到研究要素之间关系的一次飞跃。下面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贾怡 《师道》2010,(1):41-41
学校高校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台下的老师忍不住一阵大笑,呵呵,我也是。 教数学的高老师让她的学生在作业本上作关于“三角形”的一个草图,有一位孩子的作品非常有意思:他首先画了一个三角形,再在三角形的底部上画了三根草,所谓的“草”图就是如此诠释且诞生来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的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高的概念,认识对应的底和高,并会作高。高的认识和作高的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三角形作高一直是学生公认的一个难点。练习中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三角形作高仍存在问题。典型错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在哪里?     
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学生在刚学"三角形的高"时,总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笔者在执教"三角形的高"第二课时中遇到的最大"拦路虎"。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存在的条数和位置,需要让学生的脑海中有动态的表象,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借助几何画板,  相似文献   

18.
中线和高是确定三角形的基础,已知三角形三条中线或三条高的长,便能作出三角形,已知两条中线及一条高,或者两条高及一条中线,也能作出三角形.已知一条中线、一条高、及三角形的一条边或者一个角,也能作出三角形.由于中线、高、边、角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很多不同情况.认真“拉网”式的讨论、探究,很有意思.在研究和作图中,要注意到中线与中心对称、三角形面积的联系;要用到高与直角三角形的联系.当然还要用到很多其它几何知识和方法,虽只限在初中范围,综合性还是蛮强的.这些研究与作图,对中线、高的认识和探究,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最本质的问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过的知识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呢?一方面,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要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综合性高的习题作为复习的题目。另一方面,在使用习题时,要在“多”字上作文章。笔者认为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三多”,即一题多问、一题多思、一题多变。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的“高”历来是教师们公认的教学难点。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三角形的“高”究竟难在哪里?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有效破解呢?笔者基于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