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学的批判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应该以其独立人格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经济使命、文化使命与教育使命.大学的独立人格不只表现在大学法人地位的确立与提高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与革新之中.大学的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不良状态进行有效地诊断与防治.由于大学批判功能的缺失,从而出现了一批被体制购买的知识分子、高度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缺少创新意识的知识分子,并且使得学术研究出现了很强的机会主义倾向.大学的发展应建立在自主性与批判性的基础之上,保障学术自由、放松政府管制与确立批判理性的主导作用是大学批判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学批判功能的存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保持社会完好形象的需要以及克服学术浮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使命是指重大的职责和任务,大学使命就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体现和外在形式.新时代,中国大学具有重大使命: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涵养、独立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大学生.为完成这一使命,大学需要创建全方位育人环境,建设有温度的大学校园,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渗透下,我国大学自身的世俗化与变异难以让其实现社会批判的目的,自我批判就成了现代大学保护大学组织属性,纯洁大学文化,树立大学批判精神的基础.大学的自我批判是通过对大学文化、制度、人格、立场、价值的异化进行批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批判不仅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是生活方式的呈现。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必须致力于建构批判性的大学教学生活。然而,由于大学教学制度的工具化、大学教师生存状态的鸵鸟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付之阙如。要复归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必须推进教学制度改革,保障教学自由;教师坚守大学精神,保持批判人格;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理想,提升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我批判精神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需要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无论是当今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亦或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的客观需求,都凸显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不可或缺,重塑大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重塑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举措包括:理性认识和处理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对高深知识的理性探究;维护大学自治,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尊重大学教师作为大学自我批判精神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社会道德的失序,需要大学发挥对道德文化的指引.大学价值的要履行对社会的道德使命,就必须在大学德育中弘扬理性批判精神,以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引领社会精神的前进.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教师的社会批判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类型和现代高端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的任务和使命。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不断培育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努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角探讨和审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应体现大学实现其基本使命和功能所需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灵魂;从文化三要素——信仰、知识和德行考察大学功能的发展,指出了大学精神的坚守与演化。在大学及其精神的演变过程中,大学的基本精神实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在与中国大学发展的结合中,其具体内涵是:实事求是、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正义信仰和人格修养.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尊重人才,发扬包容精神、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与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