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中国古典教育话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话语范式特点。中国古典教育思想不仅存在为理论话语范型的教育文本,同时以用“教育情境”说话的“情境说理”方式。呈现出中国古典教育研究的叙事范型特色。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这部厚重的大作获得了普通读者及学界的重视与赞赏,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写出了权力、知识、话语范型在断裂与延续中的转换过程。从历时的连续角度看,代表“现代”的革命话范型通过新式学堂(知识文化建构)、罂粟种植(经济消解)、乡约等官职设置(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实践行为对代表仁义话语范型的白鹿原进行系统的入侵与腐蚀;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则是白鹿村年轻一代面对话语范型转换期间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小娥对仁义话语范型的盲目而激烈的反抗斗争,有黑娃等人对仁义话语范型自觉的回归,有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对革命话语范型自觉的追求,还有被仁义话语范型驱逐之后不得已投向革命话语范型的投机者。  相似文献   

3.
从福柯的权力、知识、话语理论来看,《白鹿原》写出了"仁义白鹿村"与"革命白鹿村"在断裂与延续中的转换过程。在历时的层面上,代表"现代"的革命话范型通过新式学堂(知识文化建构)、罂粟种植(经济消解)、乡约等官职设置(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实践行为对代表仁义话语范型的白鹿原进行系统的入侵与腐蚀。在共时的层面上,则是白鹿村年轻一代面对话语范型转换期间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小娥对仁义话语范型的盲目而激烈的反抗斗争,有黑娃等人对仁义话语范型自觉的回归,有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对革命话语范型自觉的追求,还有被仁义话语范型驱逐之后不得已投向革命话语范型的投机者。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7,(5):2-2
不言而喻,当代中国教育话语必定在西方对话、本土实践和文化关怀的三维时空中建构。然而,从哪里开始呢?这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倘若不从国外某某理论说起,便无从开口,无法表达,无以确证,否则,就不科学,就不具备可资为论证并为普遍接受的共识话语系统。从一些研究论述来看,关于话语建设似乎已经掌握了话语权,但无意于为话语实践提供开拓思路的养分。教育话语也因此陷入是深入下去打开遮蔽还是继续作无谓探究的悖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具有两个维度的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创造性、主动性,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则主要强调通过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话语和学术话语,破除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失语""妄语"和"话语依赖"等问题,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新时期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以立为本""联系实际""虚实结合"和"不忘本来"四个向度出发,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原创性",提升话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主题;建构研究框架,从社会历史、话语实践、文本言语等角度开展语境分析;深度诠释语境,形成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8.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科学发展,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转换及其说事话语的转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转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和话语思维大众化的基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程式化的弊端,代之以鲜活、生动、贴近生活,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话语:理念与经验>一书对中国话语的阐释,并不像今天众多的"酷评"热衷于制造惊世骇俗的定义或观念,而是致力于具体细微的本土经验叙事,揭示了中国话语就是一种直接再现了中国民族真实的当下经验,反映着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内在生命需要的诗家语,阐释了中国民族话语主要表现为中国南北地理差异下的二元论话语谱系:一是作为中国话语中心的北方伦理谱系,二是以中国话语边缘形态存在的江南审美叙事.全书核心在于澄明了中国话语的主流形态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话语谱系",而"言之有物"与"文以载道"则构成了"中国文化叙事学的基本原则",并且针对当下已经出现的背离两个原则的反面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重建.  相似文献   

10.
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体现了官方、学术、公众三重话语并置一处的鲜明特色。借用巴赫金"复调话语理论",梳理这三重话语在文本层面体现出的各自功能,分析其在实践层面为官方、学术、公众三类主体打开的话语空间,使他们既发出体现各自价值的声音,又相互构成对话,共同实现"三声部共鸣"的"复调"效应,推动政策实践。分析该教育信息化文本复调话语特色,可以为创新我国立体化政策话语体系,推动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理论研究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的范式转向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弗莱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随着我国研究者对西方文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弗莱研究进入发展期,批评方法日趋多元,研究视野日益开阔;进入新世纪,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的渗透下,弗莱批评理论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而在与我国本土批评语境结合的过程中,弗莱的批评理论和思想也日益成为我国研究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学"批评之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重温经典,发现2000多年前的庄子,已经在修辞语境观及其实践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方面,庄子明确提出了话语建构应切合时代与社会环境、修辞活动要因人而异、修辞活动要切合接受者的心理等主张,在言与境合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理论认知与理论提炼,并能切实地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庄子还自觉地、创造性地营造虚境、梦境等言说环境以有效地言道与传道,在设境显旨方面也有熟练的实践。庄子的修辞语境理论及其实践,将为我国当代语境学建设提供丰富的传统营养与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的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它还涉及到了支撑语言的整个话语系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白话取代文言,是具有现代性的启蒙话语体系取代传统的伦常纲纪话语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取得话语权,建立现代知识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努力实现:文本话语范式与人本话语范式的结合;求真与求信的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书话批评论     
以书话为体行批评之事,这一做法兴于上个世纪初,今日又有大盛之势.书话中的批评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它在概念选择、修辞使用、语言阐述、结构安排以及把握文本的方式上已形成自己的特点,而且,中国当下的语境适宜于书话批评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非主流批评话语方式,书话中的批评呼唤理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刘新华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1):111-113,133
潘新和对写作学的贡献,重在对中国写作史的研究;对语文学及语文教育学的贡献,重在批判旧的范式。创建以言语生命动力学为核心的语文学及语文教育学。言语人生的本质是存在本位的,而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则是表现本位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译汉和汉译英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从句子层面实现的字词对应,有时无法完成源语的功能对等,也不能实现目的语的通顺和得体的目标。本文从语篇和语境的角度,分析4个译例,探讨语篇意识和语境在篇章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叙事话语中的节俗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俗文化活动是《红楼梦》叙事话语的基本立足点。狂欢与消解,可以说是注重节俗文化表现的中国经典叙事话语最突出的艺术精神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笑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因此,《红楼梦》本质上是一种笑文学,体现出中国传统笑文化狂欢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