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结合数学的思想体系,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世界”,联系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开放化,以及教学实现数学化,实现创设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其学习热情,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联系学生相关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真知中品味文化;用文化搭建思想;用思想培养意识;用意识点亮人生。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抽象、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着力创设一个形象、生动、活泼的生活课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探究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可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抓住数学教学的规律,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抓住事物的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用数学思想来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遵循深度学习原则,注重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在可视化过程中增进体验,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激励学生要在体验中生活,生活中体验,并且在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中实现体验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循环中的不同体验。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与应用数学的信心。”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重视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王学军 《考试周刊》2011,(63):83-84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优质课堂以,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正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共同探究并积极付诸实施的课题方向。作者认为在追求优质课堂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美,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中体验的数学价值,学生在享受数学美和成就感的同时,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优质课堂才不会论为空谈。因此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数学应用价值:然后从生活中来到数学中去.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再从数学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会用、想用、乐用,直至达到“学以致用”的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周新荣 《云南教育》2004,(32):24-25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这不仅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贯彻了新的课程论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有利于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怎样才能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1.
吴庆殷 《广西教育》2004,(7A):56-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把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三者联系起来,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两份预案,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求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乘法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第二。自主探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改变了过去分类教学的模式。要求学生从实际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第三,学会合作,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反思,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两份预案。有不同的优势:案一根据借班上课的实际,以小记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为主线。用故事情境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案二在平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中(所选例题和练习均是在深钻教材、深挖教材智力因素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落实数学“双基”,发展和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编按]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需要每位教师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体验数学,增强应用意识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彭玉灵 《亚太教育》2019,(12):28-28
在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悄然发生了改变,作为旧教育时代象征的以师为尊的“灌输式”课堂被彻底洗礼,“合作、探究、体验”的萌芽不断成长。在“合作、探究、体验”的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看重生活要素与数学的融合,注重生活化的数学体验,使得学生建立数学情感,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新时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7.
只有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真实感,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如何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引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三个教学环节着手。一、课堂引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事实背景。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生活”,从数学与之所依附的学生亲身体验的现实之间去寻找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生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的教师,必须着眼于“生活知识数学化”,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着手于“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拷问与应答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生活进入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而我们的传统数学课堂通常是一种以抽象而陌生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图表等符号体系为主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呈现给学生的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与学生生活有许多差别和距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量经验和图形直觉都难登教学世界的大雅之堂。说的极端一点,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教学世界本...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