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上好形象设计课的前提和基础。美发和化妆技巧是形象设计的点睛之笔.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关键。要重点从色彩着手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以体形分析为侧重。培养学生美的法则运用能力;依靠美的情境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主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形象设计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术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赵淑英美术属艺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做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法,还要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实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造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的感受力是审美能力之一。面对一幅精...  相似文献   

3.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审美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创造力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现阶段,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走进美术课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审美能力为导向,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健 《江西教育》2005,(7):81-81
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学教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其核心内容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莉 《学语文》2005,(5):53-53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CAI的普及与运用不仅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的心理过程是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其中情感是核心因素,因而的让学生“感动”起来,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动起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程凯然 《考试周刊》2010,(13):233-233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形式美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理想的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的审美化,最终达到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目的,充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兴趣和审美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从四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寓教学于美的欣赏中;第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第四,平等待生,激发学生,融教学于爱的渗透中。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抓好了以上四点,那么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语文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文学鉴赏课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对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适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安排组织阅读鉴赏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任何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的。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生观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史中的美术作品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进行风格分析,搭建起纵向与横向比较的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起跨文化思考模式,最终培养其独立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人生体验、健全人格和终极关怀的重任。本文撷取最具“文学性”的诗歌作为论述切入点,举证名篇名句,旨在通过读懂诗歌蕴藉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指向对象本身的对人生境遇的探求和进而生发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宇宙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结和终极关怀,以期透视素质教育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选读诗歌作品标准不能偏狭,眼界要开阔。在诗歌的继承、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学习诗歌作品;在掌握大量作品感性基础上去学习诗歌史。  相似文献   

17.
“对话理论”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强调的是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融合,强调的是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达到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作为目前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条可能的途径。但由于人们并未正确认识到赏识教育的基本精神以及爱的实质,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赏识教育中,我们要贯穿其基本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