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级平台的分析,提出要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师的日常发展与集中发展和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三方面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通过对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全国主要职教高地省市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逐渐融入教学日常,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总体偏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但主动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常态,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但信息化建设支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战略地位;强化跨专业协同合作,提升教师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支持环境;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信息素养提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要,是提升高质量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任务与目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通过强化信息知识与意识,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概念,指出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存在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信息化创新应用能力欠缺,高职院校信息化培训体系不完善、重硬件轻软件等现实困境,据此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教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在教研实践“一体化”的方向上,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婷 《职业技术》2024,(4):75-80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充,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值得关注。本研究立足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从时代需要、现实需要、内在需要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结合参赛案例分析教学能力比赛对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从提升思想认识高度、加强学校组织力度、强化个人能力发展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构建以教师政治思想素质、教学工作能力、教研与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为综合评价指标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其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教育性质和教师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即,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应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教学质量和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专职化建设既有利于高职教师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师资专职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学术研究不足、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增强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职化建设的认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完善对高职教师的各项激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刚娅  张舸 《职教论坛》2012,(11):85-87
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2008年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为依据,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与评价标准现状分析,构建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框架与原则,合理引用测评结果,促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是体现其综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健美操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健美操裁判能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力求为促进健美操运动在苏州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及对健美操教师后备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经历了快速规模扩张期后开始走向内涵发展。提高师资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实力的必经之路。然而,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时优势并不明显,在职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提升缓慢。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除要继续增加政府投入外,高职院校自身必须从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来提高教师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通过强化服务过程、载体和人员的精细化程度,辅以跟踪评价机制的反馈激励,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职业指导的平台,可以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职业指导精细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师在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即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改革发展上、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上及教学效果质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评价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评价方面,从学校层面及专业建设层面设计评价指标;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面,从专业教师德育素养、教学实施以及学生成长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以期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滕书筠 《广西教育》2009,(18):65-66
新世纪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开展的专业教师培养工作,提出如何有效培养教师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文开 《教育评论》2023,(3):115-118
教师数字素养是赋能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元素。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从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提升专业型人才能力、质量,并使之又好又快地适应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和关键。各高职院校、企业单位及高职教师三方要协同配合,共同努力,为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研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创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科研意识,培育和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契机与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主要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专业建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在师德师风、服务社会发展、为产业培养人才等方面,尚未较全面有效地反映在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上。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重构评价主体,优化主体结构,统一评价指标,细化指标权重,创新评价方法,强化纵向评价”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