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楚"士"经历了由早期复杂含义发展到以仿诸夏立国后的低级贵族之代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宗法制的解体及私学的兴起为平民入"士"提供了途径,士亦转化为知识阶层的统称。由此,春秋战国时期楚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士是春秋战国兴起的特殊阶层。这一时期,一批忠义之士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其中有些因不得志或者没有时机而趋于平淡,大多流于无名。然而,这些士中却也不乏标榜史册者,他们以自己忠义之品格,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芳百世。本文试分析这些士忠义品格的原因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的忠义体现。  相似文献   

3.
士阶层是宗法等级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人.他们身份自由,人格独立,能自由地思考,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最积极的成员之一.士阶层独特的品格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文学创作由诗的时代推进到了理性作文的时代,并创造了一代散文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楚“士”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对男子的通称发展到以仿诸夏立国后的低级贵族之代称。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宗法制的解体及私学的兴起为平民入“士”提供了途径,士亦转化为知识分子的统称。由此春秋战国时期楚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战国秦汉的文学作品与史料分析,发现楚士阶层在春秋中后期开始逐渐壮大,其壮大的根本原因则是传统的井田制解体所带来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崩溃。私学的兴起,士的自由流动所带来的审美文化的兴盛,以及楚国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主要原因。但思想、文学之士并未受到君王重用而大量外流为他国服务。楚国士阶层的壮大和楚士阶层的外流对楚国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震荡的时期,自此直至秦汉统一的这段时间里,士阶层以它独特的社会角色和人格形态标志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顾炎武《日知录》)的时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社会形态迥然异于春秋之时。这“无定主”的“士”中就有纵横家之流,他们是诸子百家中最为活跃的一群。  相似文献   

7.
士与士大夫,作为在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社会精英文化的代表,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社会文化阶层,其处世态度、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浸透着老子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本文通过学术文献和史实记载,论述了老子学说对“士”与“士大夫”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战国诸子百家这种旺盛的创造力不是偶然的。由于宗法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在激剧的社会动荡中建立起来,各个阶级、社会集团的思想代表都站在各启立场上积极地品评时局,寻找出路。大变革的历史背景是思想界动荡活跃的根本原因;当时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思想界空气自由也是诸子之学兴起的一个重要条件。除此以外,战国时士阶层的空前活跃,各国统治者对士的重视,他们对学术思想的赞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如果不了解战国时代士阶层与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关系,就难以深入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溯源部分春秋战国成语故事,透视隐藏于成语之中时代画卷之一角。并以如下线索将成语贯穿:一、春秋战国时期急功近利蔚然成风;二、急功近利导致取士重名轻实,虚假“人才”泛滥,士阶层中出现诈取功名利禄之人;三、有良知的士不为功利所诱,安贫乐道,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保持人的善良本质。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教育史上私学第一次兴起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贵族政治的解体,官学的衰退,引起了学术下移和士阶层兴起,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和基础。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和私学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私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礼贯穿于春秋时期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过程中的祭祀、占卜、“致师”、“献捷”、“饮至”等制度化环节,某些战争规则以及战争参与者礼仪性的措辞和举止。春秋时期战争中的礼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在部分保留西周的形式和精神的条件下逐渐衰落。礼在当时之所以呈现这种特殊的面貌,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组推动了贵族社会的瓦解,作为贵族宗族组织重要维系的礼制亦随之衰落;但同时,瓦解中的旧秩序和旧意识形态仍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奄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曹操确是一将《孙子兵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典范,其生平战例中处处闪耀着孙子的身影;而《曹操注孙子》又是曹操"孙子研究"的最重要载体,所以,《曹操注孙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影响自然也异常巨大;但曹操毕竟不是一名专职的学者,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环境,学者们的认知特点及思维习惯,与秦汉以后是很不一样的,正源于那些学术断层、文献失落和"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身处汉末战乱时期的他,已难以去真正找回《孙子兵法》失去的"旨要",这样,跨越曹操,还原孙子,成为当代孙子研究学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春秋习用语     
春秋大时代习用语,分日常、官场、战乱、外交和文化思想五方面,举当时书面习用语例,加以论证。诸凡春秋时代的社会状况、人民苦难、政治风云、文化闪耀、思想波澜、精神风貌。都可考见一二。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作为第一个将儒学推上官方意识形态的学者,其思想的系统化程度前所未有。董仲舒全部思想内容的主旨在于其王道论。董仲舒结合汉初社会现实,融合先秦王霸二道,形成了全新的王道理论,而对“王道”概念内涵的把握则是解读董仲舒新王道思想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作为第一个将儒学推上官方意识形态的学者,其思想的系统化程度前所未有.董仲舒全部思想内容的主旨在于其王道论.董仲舒结合汉初社会现实,融合先秦王霸二道,形成了全新的王道理论,而对“王道”概念内涵的把握则是解读董仲舒新王道思想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流动主要体现为楚王族集团的变动和士阶层的流动,其中既有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也有楚人才的外流和异族人的流入。相对而言,战国时期楚国社会的流动性比春秋时期要强,但没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封君制成为社会流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特点、先秦时无人提及《诗序》的现象以及春秋战国时人称引《诗》之态度等方面,论述了先秦时《诗》本无《序》。周代采编《诗》这部乐歌总集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实乐章以备用于各种典礼仪式,而乐歌这种辞乐一体的艺术形式,重在乐调之别,其乐辞作为文本意义并不突出,故无须作序。至汉代则有了作《序》的必要,《诗序》也打上了汉儒编撰的痕迹。故《诗序》虽不能确指为何人所作,但可断定必为汉儒所为。  相似文献   

18.
谶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学世界观。春秋战国之前谶语就已经出现。纬依附于经,至西汉哀平时期与图谶渐以糅合,历经王莽乱汉,光武中兴,谶纬之学位列显学,盛极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变迁,谶纬学说广泛被佛教、道教所吸纳,期间六百余年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有许多优秀的爱情诗篇,展示了古代先民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爱情诗能够生发以至于保存完整至今日,我们仍能睹其风采,根本原因在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封建礼教尚未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娼妓从春秋时期就已有之,历朝历代娼妓之风各不相同。宋代虽然明令禁止官吏狎妓冶游,但是统治者又率先垂范狎妓淫乐。所以,宋代不仅蓄养家妓成风,而且私妓泛滥,地位也很低下。这种特殊的娼妓风尚,对宋诗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开拓了宋代诗歌的题材、促进了宋代诗歌的传播、为宋代诗人提供了精神的避难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宋代娼妓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