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唐纳德·肯尼迪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和大学领导,其专著<学术责任>不但对于学人思考"大学对社会、国家的责任贡献"、 "学术自由与学术伦理、学术责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宏观性指南,而且从教学、科研、管理或服务等大学教师具体的安身立命活动方面,也提供了独特的、系统的、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工具理性盛行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学术成果"的数量和教学工作量往往跟其生计与职称挂上了钩,"学术"异化为仅仅满足谋生需要的活动,偏离了原初的学术之道。大学教师要以学术为业,就要坚守学术之道,履行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职责。以学术为业蕴含着为神圣的责任和义务而奉献并实现自我学术生命价值的内容。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树立潜心学术活动、遵循学术范式、恪守学术伦理的学术态度,不断完善与提升教学技能,谙熟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理性分析人类社会需要,通过学术应用转化活动来增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动力,承担起对学术和社会的神圣责任,完成教师的自我超越。为了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师以学术为业,大学需要在文化、制度和组织环境三个方面提供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等学术责任。高质量的教学是当代社会对高校及高校教师的首要期待,教学理应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然而,高校教师在履行教学学术责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障碍。其中,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偏颇、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割裂及教师学术责任意识的淡化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可被视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威斯康星思想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倡导的关于大学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在当代出现了服务方式远程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服务对象精细化、服务内容市场化等新变化。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遇到了办学定位未能突出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能力欠缺、大学政产学研服务社会的深度力度不够等困境。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在于:积极学习"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高度重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领域与途径;倡导"教学学术"和"服务学习"等理念,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章程规定的教师权利主要有学术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参与权、投票权、建议权、聘任权和休假权等,责任主要有研究责任、教学责任、社会服务责任、对学生的责任、对同事的责任和对大学的责任等。权利主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来维护,责任主要通过学术委员会负责调查和行政机构协助执行来追究。  相似文献   

6.
德里克·博克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之一,他在执掌哈佛大学长达21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社会责任观思想。博克的大学社会责任观强调大学应当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来承担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大学又必须遵循"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项基本学术原则,以及防范"政治化"、"过度扩张化"和"商业化"这三种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专业化进程中,高校教师的学术职责日益凸显,学术化生存成为大学教师的主导性生存方式。学术化生存方式,割裂了教师的生活世界,造成了教师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管理责任的丧失,"失责"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学术化生存,危及教师、教育的发展,因此,还原教师生活的原貌,促进教师责任意识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郑伦仁 《教育探索》2008,(9):101-102
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缺失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当负有的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参与学校学术管理、培养人才与学科建设等责任。其原因在于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应该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而没有想到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的义务;在于他们对自己应当履行哪些学术责任缺秒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历史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经历了"学院时代"与"大学时代"两大历史时期的发展。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争取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学术自由权利以认识论和政治论意义的过程。历史证明,学术自由权利是保障大学教师从事知识创新与探索活动的基本权利,是保护教学与研究工作免受各种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必要权利,是赋予大学教师适当社会地位和必要经济保障的重要权利,也是一项与学术责任相伴生的有限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社会中没有无责任的自由 ,也没有无自由的责任 ,自由与责任互为证成。大学教师在追求学术自由、教学自由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责任主要是道德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组织责任和学术发展的责任。这些责任是保证教师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合理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即研究者"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与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有三方面的內涵:反思是其起点,问题的求证是其本质,教育意义的实现是其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概论"、"通史"的教学,而不重视经典原著(理论作品、语言学作品、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与教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回归经典文本的教与学。这样则能摆脱目前的教学困境,使教师愿意讲,学生喜欢学,既可拓展教师的研究视域,亦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嚼出"原典"的滋味来。经典常常是意识形态的凝结,"回归经典"为旨趣的教学改革,就不能不从我们今天时代的需要出发,对经典进行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经普遍实施,“05方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理去学习,去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自主的学习为主,通过对信息的自主开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涉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为学习对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以“双师”为主要特征的构建取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校内提升”与“送厂锻炼”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与局限性。转变管理理念,鼓励广大教师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其社会服务能力,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创新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与学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紧密相关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新基础教育”研究让教师在“讲教学设计”,“讲教学过程”和“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反思”中,不断感悟新的教育理念。“新基础教育”研究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任务和职业性就业与教育发展相融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上,高职教师要坚持“四力并重”,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并重。在教学内容落实上,坚持“三心二意”,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三心”归一,注意、在意“二意”提升。  相似文献   

19.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suggest tha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social change has to be considered as critical education rather than as nature study. In a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pproach, classroom projects with teacher teams in five senior high schools were initiated and in‐service seminars were offered. A theorising debate ab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ulted in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 based on human action in local social systems and the questioning of the norms and value judgements of the people concerned. Classroom projects were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locally constructed critical knowledge and in view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culture. This study shows that teachers are most concerned about ways of handling a complex and value‐laden proc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flection on processes and methods is essential if teachers are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critical exploration of social issues.  相似文献   

20.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glish schools are embracing an extreme approach to student behaviour dubbed ‘no excuses’ discipline, inspired by charter school chains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ponents argue the approach is necessary to allow all teachers to teach and that it places responsibility where it should be: on the student. However, this rationale ignores the interactional nature of classroom disruption and discounts the role played by teachers and teaching. In this paper, I explain the concept of ‘cumulative continuity’ and then use this concept as a lens to make sense of classroom behaviour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a current longitudinal research project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ruptive school behaviou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edagogical contexts,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adults have, and the fallacy of the notion that students must be forced to comply in a one-size-fits-all system because we cannot rely on all member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o do the s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