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一门必修的公共课,它开设的意义在于给学生将来的教学实践打下理论基础、端正学生的教育理念、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把握教学规律。当下"公共教育学"在课程任务定位脱离实际、教师缺乏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方式传统、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淡薄问题,从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师范精神等方面入手,可提高"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梁萍云 《教育与职业》2007,(26):118-120
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今天,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仍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运用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起分组选题、资料搜集、整理运用、成果交流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引入师生互动的教育理念,构建起导入、激发、引导、展示、拓宽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在相互讨论中探索揭示问题,在探索揭示中达到教学目的,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发生思想的碰撞,共同分享思考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它对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注重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教育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教育理念为课程目标,用现代教育理念统撮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教育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科学训练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对学生(未来教师)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的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性质及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角色的定位也有其特殊性。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应当是: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激发、教育理论的学术探究、教育学课程的建构、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历史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通过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使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课程成绩,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策略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9.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教育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也是体现高等教育师范性的特色课程之一。其课程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关系着未来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公共教育学课程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从确立符合中国实际和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出发,构建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程体系陈旧、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模式单一;需要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及教学策略改革。同时要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注重教师间的团队建设和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等,以促使高师公共教育学在培养师范生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方面的缺陷都非常明显。开发课程资源要有开放意识、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发实践中,要紧扣教学大纲,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信息和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育场景,并重视个体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类比方法是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去解决新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新规律的认识;找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思想、方法和技巧的开拓与延伸。类比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介绍类比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分别大学数学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类课程来以类比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运用好类比式教学法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观念要在新课程下重新审视。要构建如下观念:教法与学法并重,文本与学生并重的教学观念;教师把握多重角色,构建和谐课堂的课堂意识;基础知识积累与合作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学生发展理念;多维的评价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与说课内容的扩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审视现行说课的内容,必须扩展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内容的扩展应包括:说新的教学理念;说学生分析。在“内容要点”方面的扩展应包括:说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说梯度目标;说生成性目标;说生成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如何结合基础教育改革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便成了课程改革的焦点.该文通过对在校本科生调研的意见汇总,从基础教育改革对音乐教师素质的期待、高等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应该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吻合、实施培养方案的方法与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切实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而课例研究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一个范例,是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以课例为载体研究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澄清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使开发行为具象化;能够生成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形成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实例;将课程资源开发置于循环研究系统中,提供了反思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空间;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学基本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课程实施的必要而直接条件的总和。高职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基本资源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资源,课程基本资源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以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课程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当前课程基本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探讨了课程基本资源的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传统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职业类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做中学"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给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理念和具体措施,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组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f the problems that have existed for over 20 year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of China. These include the sepa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children's lives, the moralizing and memorization used as the basic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overlaps between courses on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moral character. The paper then introduces the main innova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reform of the primar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cluding lifelong moral education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orality relate to life, with ‘real’ everyday life events as source materials for textbooks. Embodied in the textbooks are some new ideas behind the revise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uch as putting oneself in another's position, ec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win‐win’, dialogue, sharing and diversity. As the curriculum is child centred so the textbooks use a dialogical pedagogy.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considers ongoing and new challenges for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to be faced by the curriculum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