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加强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培养一流地学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京大学的地学教育发挥学科齐全之优势,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破学科界限,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创新,培养适应"人地和谐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人才.历经9年的"大地学"教学改革实践,设置了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基础课,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建立野外认知、定点观测与系统分析的实习基地,拓展国际教学实践交流,切实加强了大学生的早期科研训练.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宽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为实现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探讨掌握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地学人才培养方式为目的,通过对我国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按照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创新地学教育.并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地学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地学教育方法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地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南京大学加强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对当前如何加强“理科基地”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南京大学加强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如何加强“理科基地”建设,深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我国地质行业和地质学人才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资源、环境与灾害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面对挑战和机遇,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创建“地质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并建立了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地质学人才的培养体系,依托本系雄厚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建成“三三三”培养模式和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地质学人才培养需尽快适应地球系统科学的学术前沿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课程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以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关键的野外教学为视角,分析了传统地质学野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国际化大地学综合野外实习的教学目标,以南京大学中法阿尔卑斯和中美新西兰联合野外教学实习为例,介绍了国际化大地学综合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和实践地球系统科学时代新型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要求,是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的重要使命。“九五”期间我们以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为试验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全新的培养方案 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要求,是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的重要使命。“九五”期间我们以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为试验田,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全新的培养方案 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主要为我国地学领域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自理科基地建立以来,我们将创新型研究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对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引进开放式办学思路,建立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积极探索创新型研究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实行鼓励冒尖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弘扬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特色思想教育;强化竞争,加强科学管理.通过长期努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地球科学研究型人才是发展我国未来地球科学事业、占领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制高点的关键。我们在进行国家理科基地地质学专业点建设的同时,结合学校的特点,对地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地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际地学人才培养的激烈竞争对我国的地学教育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校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立足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知识面广的高层次的地学理科人才,即培养未来的地学杰出人才。学校把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的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特殊地位,建立了各种管理组织,全面落实基地班建设的各项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创新型地学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地班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窗口,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为例,从国家理科基地时期、湖北省试点学院改革及深化改革时期、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时期三个时期阐述了地质学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文抓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教育部“地质学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教改实践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精心制定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辅之以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计划,就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途径、模式以及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中常见的功能定位及实习内容强调学科分化而忽视地理综合、实习模式重基础知识传授而轻创新人才培养及基地发展多封闭建设而少开放共享等问题,介绍了南京大学庐山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以“注重基础、加强综合、引导创新、坚持共享”为指导思想,形成以“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为目标导向的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为兄弟院校及其他学科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地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地学野外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是当前地学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从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与现代地质工作者的要求出发,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丰富野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践基地的现代化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实验室教学研究的需求,探索高效且可行的交叉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并引入其他学科相关技术尤为重要。以地学光学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为例,首先介绍了地球科学与光学结合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交叉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与落实措施,并对建设成效进行了展望。建设的目的针对地球科学领域对光学技术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光学方法解决地学相关问题为基础,开展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光学应用性研究,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为交叉教学研究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做法、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形势,论述了实践技能训练对提高地学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简介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创建地学实验室。90多年来,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倡导地学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形成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培养了包括30余名院士的一大批优秀地球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在211工程、985工程、世行贷款和国家基础学科教学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在仙林校区和鼓楼校区建成普通地质实验室、古生物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国家理科基地基础医学专业于199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试办)”,经过八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索,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于2004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检查评估并转为正式基地。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成为我国一流的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基础医学理科基地所在医学院现有7个系,5个本科专业。有博士点31个、硕士点47个、博士后流动点3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国家教委批准南开大学化学专业为“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三年多来,南开大学化学系在教委及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及关心下,经过全系广大教师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一、明确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意义 1.建立“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高等学校理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理科基础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