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本杂志发表的若干关于度量的文章中,我们一直强调,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度量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即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评课都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本杂志发表的若干关于度量的文章中,我们一直强调,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度量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即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评课都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其关键是度量单位的建立,具体操作路径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度”是角的单位,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引领学生经历单位多样化、统一化和合适化的全过程。通过摆、找、画、量、猜和赏等活动,促使学生对度量单位的认知由模糊变清晰、从特殊到一般,进而有序发展其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正>“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全部长度单位后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测量实际物品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认识,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体会测量的实质,选择合适的标准表示物品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长度单位的认识与运用是学生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是让学生初步感悟测量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的种子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面积与面积单位”是空间度量领域的重要节点,也是量感发展的重要契机。空间度量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紧密关联,其中一维长度是空间度量的基础。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而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则是长度单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构造推演的结果,是空间度量的衍生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单位转换,  相似文献   

6.
<正>长度、面积与体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最常见的几何量。苏教版教材安排的认知顺序是先长度,再面积,最后体积。从度量的角度看,这三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其中,“厘米的认识”是有关几何量度量的起始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这节课,笔者认真阅读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尽管细节上各有不同,但都有意识地突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单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其本质就是测量单位的累加。结构化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图形的测量教学,教师应着眼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一、习题展评习题一1.习题内容。A、B、C、D四种规格的纸板各一批(数量足够用),从中选六张可做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图中数据的单位:厘米)2.能力指向。本题旨在指向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空间想象能力,使平面图形建构立体图形的过程,强化学生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提升信息的提取能力,完善长方体的应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两个比较抽象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该先抓住“体积”展开教学。学生若仅从度量的角度认识体积是比较简单的,这与长度是单位长度的“拼接”、面积是单位面积的“覆盖”道理相同,即体积是单位体积块的“累加”。然而,这种靠直觉建立的概念表象并不能让学生对体积的本质——“所占空间的大小”获得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孙校青  王烨 《陕西教育》2003,(10):23-23
一、课程目标具有多维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指向知识的探究过程,指向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学生对知识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指向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指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格。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综合为三个方面:能力、情感、知识。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不只是知识一个维度,还有情感、能力多个维度。  相似文献   

12.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进行合理估算,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数量关系,发展他们的数感;也要通过在实际的度量活动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逐步学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能合理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良好的量感。只不过,由于测量的相关内容是被分散到不同数学学习领域之中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的完整计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理解、可视、过程、思辨”四个维度探讨师生共建《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理解”指向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层面,包括如何厘清叙述性概念、譬喻性概念和整体性概念三类概念内涵;“可视”维度从阅读方法和思维层面建构学生思维可视化经验,指向思维的可视性、有序性和延展性“;过程”维度从教与学活动、评价层面建构师生共读经验“;思辨”指向文本的深度加工与转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及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以期实现让学生的认知框架在话语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张振栋 《考试周刊》2014,(34):78-78
<正>新课程下,立体几何内容的体系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常从研究点、直线和平面开始,再研究由它们组成的几何体,遵循部分到整体的原则;现在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感受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几何内容,并突出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探索研究几何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几何直觉,把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这种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15.
“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初中阶段几何内容的序章.从整体到局部是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对几何世界的认识.可以说有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和算法度量四个阶段.这里主要涉及前两个阶段,在感知、确认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初步学会简单的度量方法.因此.学习该章应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阶段计量单位的内容呈散点式分布在不同阶段,不利于学生整体建构度量单位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对单位体验、学法迁移和整体建构等问题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学生量感的缺失。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因此,教师要在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展整体性教学,帮助学生整体建构度量单位体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量感持续生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整体性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扭转测量教学容易变成测量技能教学的误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了我启示,它指出“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家爱 《广西教育》2023,(34):62-65
面积可以是一个数,面积教学应当体现面积的度量功能,方格纸则把面积的度量功能进行了显性体现。方格纸在数学中运用广泛,但是现实中面积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数格子,学生对面积的度量体验比较少。对此,可从利用方格纸增加学生面积度量体验出发,打通所有度量知识,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度量都是在用合适的数与合适的单位对物体从不同维度进行赋值。  相似文献   

19.
<正>量感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能力,不可传递,只能靠亲身经历。从《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量感”的表述来看,量感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外,还包括度量的意义、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度量单位的选择、度量单位的换算、度量结果的估计等,这些内容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量感的建立和培养,亦是丰富和完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体现数学价值的需要。教师必须立足多元感知,引领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量”,促使学生发展量感这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