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义消歧在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基于Lesk及其改进算法是无监督词义消歧研究的典型代表,但现有算法多基于上下文与义项词覆盖,通常未考虑上下文中词与歧义词的距离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的词义消歧方法,利用向量表示上下文以及义项,并考虑融合上下文与义项的语义相似度及义项分布频率进行词义消歧。在Senseval-3数据集上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词义消歧。  相似文献   

2.
宋代新生俗语词是指出现新词语或赋予旧词以新义项。本文根据词语之语义属性,分为人属、物属、事属三类对周密笔记中的二十一个俗语词进行了考察,在分析词义考证源流的基础上与现行大型语文辞书进行对照,以期突现笔记杂著语言研究的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3.
词义引申是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方式,分析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的词义引申特点是了解西班牙语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视窗。在基本核心词确定方面,参考了美国语言学家Morris Swadesh的核心词列表(Swadesh list),结合《西班牙语频率词典》(A Frequency Dictionary Of Spanish)进行取舍后,确定了63个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在词义确定方面,采用2008年出版的《牛津西班牙语词典》(Oxford Spanish Dictionary)对这63个西班牙语核心词进行了义项的查阅与取舍。根据对西班牙语核心词的引申义,对西班牙语词汇的平均义项数、各词类所占比例以及每类词的平均义项数进行了统计,对西班牙语基本核心词词义引申的特点与方式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考英语越来越注重考查熟词生义,熟词生义的学习和融会贯通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高考真题中出现的熟词生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高考英语中出现的熟词的语义范畴存在原型效应,即熟词多个义项是通过"原型义"扩展、引申而来的,并得出以下五点教学启示:重视熟词原型义项,激活学生认知思维,构建熟词义项网络,鼓励"英英"词义阐释以及结合语境分析生义。  相似文献   

5.
词相似度计算在文本分类等自然语言处理众多任务中有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准确率并将其应用于文本分类任务中,提出基于知网与同义词林以及基于nGram训练大规模语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词义演化技术检测词义变化确定两种方法的权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比人工定义词语相似度。通过实验将该方法与基于知网和同义词林的方法进行对比,根据随时间改变而词义有无变化选取15对词语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提高了28%。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语料与语义词典的方法明显比单纯基于语义词典的方法好,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这是反序词形成的一大前提。通过对汉日之间存在的反序词从词义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为汉日同形词及日语汉字词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并有利于促进中日两国语言的准确传达与交流;对两国语言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示词义的单义义项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表现在各个方面。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一般只使用一个具体的义项,同义词、反义词一般是指一组词的某个义项之间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词库词、词典词、应用词中的义项各不相同。义项在词汇量测量、词频统计及语言教学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机制为基础,分析对比英文"bed"和中文"床"的语义,发现该词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其词义演变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交叉的趋势,而且各义项以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组成了一张复杂的语义网.该基本范畴词的多项语义...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考试周刊》2012,(26):100-101
本文通过考查英语核心词wife("妻")这个概念下的语义场的分布情况、词项的来源,确定在这个语义场中哪些词语消亡了,哪些新词出现了,以及词义场里的每一个词项的语义演变轨迹。以英语核心词"wife"为基础,结合其他14种语言进行类型学角度的语义探讨,描述语义演变的路径,试图揭示认知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用语言彼此交流或表达感情时,总是用句子来进行。由于日语相对于汉语来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所以日汉语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日汉熟语中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错位现象,总结出词语选用上存在词语缺失、词语增补和词语偏离,并阐述了词语使用出现错位现象,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文分词是地质大数据智能化知识挖掘难以回避的第一道基本工序。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受语料影响,跨领域适应性较差。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可以直接利用领域词典进行分词,但不能解决未登录词识别问题。在领域语料不足的情况下,为提高地质文本分词的准确率和未登录词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中文地质词语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质串思想构建了地质基本词典库,用以改善统计分词方法在地质文本分词上的适应性。采用重复串查找方法得到地质词语候选集,并使用上下文邻接以及基于位置成词的概率词典,对地质词语候选集进行过滤,最终实现地质词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地质专业词语识别准确率达到81.6%,比通用统计分词方法提高了近60%。该方法能够识别地质文本中的未登录词,并保证地质分词的准确率,可以应用到地质文本分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语音造词是比较能产的一种造词方法,这是词语中音与义一种互动、制约关系的反映,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许多语言和方言都有语音造词方法,如古代汉语、海口闽方言、黎语、壮语等。海口闽语通过语音造词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音变造词、叠音造词与音节联绵造词。海口闽语经由音变、叠音、音节中的声韵联绵等方式创造了较多的名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状态形容词、联绵词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近邻匹配新的分词算法Jlppeccz,该算法首先把一篇文章以标点符号为界线分成若干个句子,然后用近邻匹配方法把一句话切分成1~4字的词,通过对词库的搜索,对已分的词进行重组,把小词合并成大词,再将处理过的词存储到一个临时的词库里,以备后续的句子查找,并可实现对词库添加词的功能.与经典MM算法和词频统计方法相比,本文算法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程雨民教授的《汉语字基语法》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拟了一套全新的汉语语法系统,证明了汉语从语素开始造句以及汉语7种语法结构在字组、短语和句子层反复应用的特点,概括了汉语句子构造的语序框架,系统总结了汉语的语法范畴及其隐现特点,并揭示了双音化倾向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全书证明汉语是一个结构规则十分简单、易于掌握和应用而又表达力强大的系统,并指出这个系统在运作中常常有赖于推理的介入。本书评充分肯定了原作的成就,同时也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基本材料是词。词汇是目前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词汇识别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汉语词汇的几种表征与加工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并且汉语词汇的横向、纵向研究发展迅速。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汉语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双字词使用频率的研究、汉语双字词语义作用的研究、汉语合成双字词的研究,以及汉语成语加工的研究。今后汉语词汇加工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出汉语词汇通达的规律以及通达过程中的眼动机制和脑机制,建立汉语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8.
南昌方言中保存着数量颇为可观的近代汉语词,它们有的直接承传至今,有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显著的是词义的演变。研究它们,对于南昌方言乃至赣方言的词汇历史比较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若干条南昌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并就其词义演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含“交集歧义”语段的非歧义句作为切入口,考察了分词加工在留学生句子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文章指出,留学生主要靠词语的熟悉度以及与心理词汇的匹配程度来激活句子的分词加工;语段前的提示信息对分词的启动效应不明显;合词连写对句子理解的干扰性很大,是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分词连写的材料,有助于留学生理解句子,同时巩固和建构词的结构和界限,为阅读合词连写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声喻,也称为拟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拟声词,日语和汉语中也存有大量的拟声词。由于日中两国的文字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日、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在句法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方面对日、汉拟声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声音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为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