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可以解决教师培训和学习难题,有效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创新培训模式。笔者结合微课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点,就如何利用微课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荐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使用微课模式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流程;提出使用微课模式进行培训的建议,即本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研发微课程,培训机构应广泛向社会征集微课程资源,进行微课模式的培训应建立互动的机制;提出使用微课模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具有的优越性为培训时间更加合理、培训内容更加丰富且有吸引力、减轻了培训教师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微课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微课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数字资源建设,并可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穆课"等网络课程建设打下基础。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微课还能够推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应根据高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状况,分析微课培训项目的困难与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5.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江苏省清浦中学高中数学教师微课项目培训为例,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设计理念、思路、目标和内容并创立设计模型,在总结实践策略和价值的基础上设计了培训项目和微课的评分量表,并对高中数学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在支撑个体自主化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传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应用微课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培训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实践观察与学员反馈,分析微课的应用效果,探讨微课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在支撑个体自主化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传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应用微课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培训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实践观察与学员反馈,分析微课的应用效果,探讨微课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5):95-96
说课与微型课已经被广泛用于教师培训选拔和教学竞赛上,而微课的出现为英语教学开阔了新的视野。本文从微课的概念、特点等方面入手,对比微课与说课、微型课的异同,总结微课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微课大赛的作品进行抽样分析,同时对长春市一千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对微课的理解、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影响微课制作质量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适合本地区教师微课制作能力发展的培训策略与方案,为后续研究者深化微课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临床技能竞赛在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徐州医科大学2012级影像医学专业2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信联合临床技能竞赛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两组采集病史均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及问卷调查,统计两种教学成果。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联合临床技能竞赛进行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对比传统教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静  顾介鑫 《科教导刊》2019,(7):130-131
ZHANG Jing;GU Jiexin(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004;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br Linguistic Science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9)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校课程教学,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成果、建设需要、发展理念四个方面,结合大学课程安排、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正确性、指导性,并就如何在高校中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行了探讨;结合高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成果体现在大量的学术论文中,这为高职学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办刊定位和特色栏目是高职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为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报的核心竞争力,提出高职学报应依托产教融合的科研优势,重点培育应用性研究栏目,积极刊载基金论文,广泛开发企业优质稿源,为产教融合科研和教学成果搭建学术交流和推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内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校临床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选择2个班分别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CBL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评价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更适合于学生灵活运用内科知识,可在高职高专院校内科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统筹及有效衔接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移学历层次、提高专业能力的关键。从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出发,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以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企业三方为育人主体,统筹制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订单前置、能力递进、学历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并重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协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中、高职院校三方参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奋力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謇对南通乃至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为世称道,然而他对苏北地区社会变迁的贡献却少有评价。1904年,张謇撰《徐州应建行省议》条陈,建议以徐州为中心设立行省,并为徐州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了具体路径。他主张在利用煤炭资源的同时,综合利用其他矿业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及再生资源;在发展煤矿的同时,综合发展农业、商业、教育以及其他工业。他深刻总结经营活动中资源匮乏的教训与综合发展的经验,准确把握徐州地区现实资源多样性与历史传统复杂性,规划启动了综合利用的实践,调整了煤炭独大的产业结构。张謇建立行省的建议虽被清政府否决,但其综合利用、综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对资源型城市徐州及周边地区日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天文类选修课无法有效开展户外天文观测活动的现状,本文介绍了四款免费的天文观测软件,并对课堂教学的天文观测软件应用实践进行了探讨,为教师利用这些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凤  张红  王芹 《科教导刊》2019,(11):117-118
目前我国大量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多数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没有较高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且师生难以开展互动教学,无法顺利的掌控课堂气氛,无法有效的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完善,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盛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目光投注在移动学习的领域中,本文研究探讨如何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开展移动教学,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