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即教师价值观点表达的过程.相比知识教育中教师对知识理论与教学语言的精细考究,价值观教育存在价值观点错误、肤浅、冷漠、空洞等问题.价值观点表达包含价值规范的说明性表达与涉及双方背景因素的关系性表达.在说明性表达中,价值观点因价值规范具有公共性而存在正误之分;因其内容结构、判断逻辑有简单与复杂之分而存在高下之分.而在关系性表达中,情感使道德直觉成为价值信念,共鸣使个体更易认同价值规范.教师需精准锚定价值问题,搭建专业壁垒,进行既鞭僻入里又高屋建瓴的观点表达;同时,搭建理解通道,使观点有情有义并引发共鸣.  相似文献   

2.
教师基于实践而建构起来的对教育的理解与看法,也可以认为是他们的教育观点.那么,教师可以怎样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价值品质将会形塑学生的价值品质。当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撑起当代师德建设的大旗,其中规范的客观性会遮蔽教师的主体性、规范的外在性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标准聚焦于行为也会使师生交往僵化。鉴于规范与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应超越角色规定,向教师的人性致敬,凸显教师的自我意识,破除技术路线回归教师价值素养正道。而形成教师核心的价值素养,须在知与行的交融中坚持不懈地砥砺心性方才可能。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多元价值观通过教材、教师、学生投射干课堂,课堂参与主体基于价值观差异在教学中互动,彼此表达自我的价值观点,试图质疑、反对对方的价值观点,这就构成了课堂价值观冲突。本文试图结合案例对课堂价值观冲突进行类型分析,并进而探讨课堂价值观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交融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要把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语文教学,实现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教师和教育目的导向的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相互区别且彼此联系,教师要合理处理三种价值关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自觉,收集和分析学生现有的价值观信息,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内许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它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谐、融洽、友爱与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的情感共鸣,两者水乳交融,定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青少年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变革的大趋势而发生相应的震荡。对此,学校应强化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现行价值观体系中各元价值观的价值,使之确立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参加省、市教学设计评审和日常公开课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上存在误区,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集中体现在:生物学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观是否应设置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何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具体例子出发,提出了“高观点”在导数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正确应用“高观点”有助于探索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向、挖掘中学数学问题的背景与原理.总结了应用“高观点”的常见错误:用高中知识证明高等数学知识,导致证明过程缺乏严谨性;片面理解高等数学定理的条件或结论,导致逻辑推理缺乏严谨性;机械运用高等数学定理解决问题,导致解题方法失效.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对高效课堂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质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现在,尤其是我们作为初中教师,看到学生厌学、辍学的现象,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如果教师不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就会被学生淘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应注重投入情感教育,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课改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变得乐学、爱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效果。因此,我们课题组就一直在探究情感教育与高效课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冲突不断地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三类非常重要的主体,即规划决策者、规划研究者与规划评价者。这三类主体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责是不同的。其中,起主导与支配作用的主要是规划决策者与规划研究者。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冲突主要是由于规划决策者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而产生的。根据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规范知识与实证知识、战略知识与策略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选择、表达与应用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冲突分为选择性冲突、表达性冲突与应用性冲突三种形式。知识冲突在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它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赋予教育发展规划以更多的合理性与进一步重构教育发展规划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保障与提高教育发展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文学名著阅读,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当然学习文学名著知识不仅需要阅读,同时还要感知与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人性美丑关系,在文章美丑关系的评判中形成审美能力,感知文章内涵、文章情感,实现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能够真正意义上读懂、理解名著。在审美教育中,赋予高中语文教学更高的意义。本文将深入分析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审美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教师和教育目的导向的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相互区别且彼此联系,教师要合理处理三种价值关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自觉,收集和分析学生现有的价值观信息,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2,(12):79-80
城乡教师合作的意义1.实现平等对话,实现知识立体化。"教师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舒尔曼提出基础的七个范畴:内容知识、一般教育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以及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只有教师真正拥有知识,才能有效获得理智取向的专业发展。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城乡教师合作可以建构、传播个人实践知识,也有利于个人实践理论的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理论是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而建构的,是一种具有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的内隐性知识,存在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情境和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曾颢 《培训与研究》2009,26(7):5-6,72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陈燕萍 《中学生物学》2011,27(12):20-21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生物科学观点.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生态道德观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教育等.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