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目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一、在情境教学中启发数学思考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新知、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  相似文献   

3.
张兰 《华章》2011,(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两者的关系?本文笔者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试从两方面来阐述一些个人拙见,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4.
蔡虹 《广东教育》2004,(9):32-3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作了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成为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聋校应用题教学应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巾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个目标,反映了《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也就是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会解多少道抽象题,而是能从现实情景中看到数学,能用数学去解决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聋校的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具备数学的思维,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领悟数学的真谛,逐渐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已经慢慢移向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系着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研究,从而引发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考,全面、客观地用新的观念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找到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中心",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的提出,并在实践中得以证明的。这就意味着让小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解决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应用与创新,不断完善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进步与成长。从提出易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组织数学拓展应用三个角度分析丰富小学生数学解题经验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敏锐、精确、丰富的数感,让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敏锐、精确、丰富的数感,让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领域的研究和学习有很多思想方法,而"转化"思想堪称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小学生基于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上常常束手无策.因而,应该让学生学会并利用"转化"思想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众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思考的一个问题。分层教学是根据小学生个性发展差异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数学知识的时候,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较大的帮助。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冯强平 《学子》2016,(6):52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知识。将自主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开展自主探究,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小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老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具有探究  相似文献   

14.
吉康连 《小学生》2013,(10):6-6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多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以有效的方法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要通过明确家长的教育角色定位、营造积极的家庭学习氛围、构建有效的互动沟通方式等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学习数学中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加强自我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呢?笔者有以下见解。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有问题才能让我们去探究,问题是启发数学思维的核心,更是数学探究的出发点。高中数学学习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首先应该注意要学会如何找准"支点",准确把握"支点"才能进一步发现问题的存在,还能提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是我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思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的数学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