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面对新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教师应该备什么、怎么备呢?备什么?“备什么”似乎不是问题,回答很简单:教材里有什么就备什么。这样考虑当然有道理,因为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然而,又不完全是这样,怎样备才能备到点子上?如何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如何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在职业中专学校里的地位日趋尴尬,常常被学生认为学时无趣,学后无用,基本丧失了职教语文的独立地位。其实,语文教材中有千山万水,语文阅读中有万紫千红,为什么中职生就视而不见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索的问题——职专语文教师常常惯性地秉持普高的大语文观,单为语文而语文,这样中职生很容易产生类似于肋骨那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受。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那么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追问和思考的问题。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人们更加关注"课堂实效性研究"。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读什么?教材抑或别的什么东西?语文就像是一方广阔的天地,而教材就像无边天地里的一个圈儿,告诉我们,应该在这里耕耘。因此,教材永远是教师的立身之地,它指给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突然跑离教材,跑向另一块土地。那里,鸟语花香,美丽迷人。这时,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都知道,学校是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地方。那么,课堂是什么?课堂与阅读有关联吗?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如果想让每个学生的生命都丰盈,那么,他们能把课堂与阅读有机地连接起来吗?能把课堂打造成阅读的理想天堂吗?阅读是知识的积淀,是身心的修炼,是绝权欲、弃浮华并走向潇洒达观、谦和通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旧的授课形式 1、教师的思想观念。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新的课程改革之前,我们老师从一年级到高中、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所受的教育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课形式等),一成不变,经历了几十年的反复重复。教师教学生到毕业。上了大学,毕业回去当老师,教的也是这一些,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统治者。教师说一,学生不能说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他输灌的知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8.
乍一看题目,这不是废话吗?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天天提倡学生学习吗?但仔细一琢磨,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觉得这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不少教师是把学习做狭义理解的。认为学习是课内的,内容当然是书本上的、教材上的,除此之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比如,平时有学生向老师问一些课堂或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便不耐烦地说:“连课本上的都没弄懂,还弄这些。”或者被指责为“不务正业”。一如鲁迅《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那样:“老师,豸子是什么呢?”先生便立刻拉下脸,显出不高兴来。教师忽略…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学校里是‘大活人’最多的地方。为什么这一生命聚集之地,在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开展教学的课堂中,却会如此的沉闷而无生气?”高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寡言,常常让老师感到束手无策。怎样改变现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高效地获取知识?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授课方式是不是应该淘汰?课堂应该是生命个体最活跃的地方,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教育中的点滴,努力改变课上教与学的关系,试着与学生换位,学着“蹲下来看学生”。这样才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英语课堂上绽放,让英语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幸福乐园。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选择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手段来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同于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为教师更好地展开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变得不再被动。可以说,这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入学习的意义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阶段,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既要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又要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再陌生。同时,还要从活跃课堂的气氛入手,对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和改变。此外,教师还需要立足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况,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学习材料,以此解决单靠教材无法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让语文课程教学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玲 《甘肃教育》2020,(4):151-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一、立足教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1.以课堂为本,开发活动资源。课堂的引领者是教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连接教与学的媒体是教材。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堂生成的首要考虑,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合理地置于某一篇课文里,并让学生展开,这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陶继新 《山东教育》2005,(19):42-45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否保证?剩余课堂时间教学什么?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韩兴娥老师及其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也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于是,课堂越来越热闹,课堂里充斥着师生、生生的问答声、讨论声,但有些教师对讲课也开始无所适从,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到底需要讲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小结有时有"走过场"之嫌。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少,有时甚至是在下课铃响之后;其二,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提示语多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样的问话,更多的是指向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只好简单地回答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疑问的学生,也不愿多说,  相似文献   

15.
吴国丽 《现代教学》2005,(11):63-6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说“什么叫好学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有了这两条,在破庙里也能办成好学校。,也就是说教师队伍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追求教师生命的成长,就是对教师生命的质量给予深切的关注,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对他们职业生活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重在学生的发展。即尊重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真实地感受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语文课应关注什么?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下面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6,(2):4-6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前沿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8.
品德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在教学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思想和道德需求,要有灵敏的感觉,能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将之充分利用,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关注学生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编选应该有一点娱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里经常选编的古今中外名家戏剧作品。无论从题材的广泛性、内容的深刻性,还是语言的个性化、艺术的独到性来讲,都堪称经典,是值得阅读与效仿的;但是,当代学生的生活领域、认知习惯、认识水平等都已经与那些作品里反映的东西相去很远,当教师在下面做了很多功课,然后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析时,我们的学生在干什么?有多少学生会同样情深意长地涵泳其中、乐而忘返呢?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同时生成性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如何正确引领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