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胶原、胶原/HAP、胶原/CaCl22的红外光谱曲线,发现无论胶原矿化与否,在3300cm^-1附近的氨基吸收峰无变化,但形成生物矿化物后,必然引起酰胺Ⅰ、Ⅱ、Ⅲ带的吸收减弱。据此,提出了钙与胶原上的C=O配位形成复合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胶原-磷酸钙复合物是最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框架材料.论文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方法证明了复合物中的胶原与钙离子间存在配位作用.结果表明:矿化反应体系通过载钙胶原的自组装、磷酸钙矿化的相继过程,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复合物.分析了胶原生物矿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体液的特征配制特殊生理溶液,并以此生理溶液和胶原基质为矿化系统,观察和分析胶原基质在体外的矿化;结果发现:胶原在体外仿生矿化生成的矿物相为具有规则叶片状结构、低结晶度的碳酸羟基磷灰石;表明了羟基磷灰石矿物晶体在胶原的反应成核位点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进行自组装,这种自组装结构受胶原大分子与羟基磷灰石晶体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及胶原分子的自组装能力诱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钙、镁离子对胶原自组装的影响.胶原自组装的动力学曲线呈阶梯形变化的规律,钙离子延缓胶原自组装的时间,自组装时间随胶原浓度、钙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延长,低浓度镁离子可遏制胶原-磷酸钙的生物矿化动力学曲线上的负峰.分析了自组装过程中钙镁离子与胶原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仿生合成、冷冻干燥及交联处理方法,制备出一种以双相磷酸钙、胶原和碳酸羟基磷灰石三组分为主要成分的新型三维骨组织工程支架。采用SEM、EDX和FTIR等测试技术对支架的性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的有序结构。双相磷酸钙作为力学支撑骨架有助于胶原网络基质形成特定的形状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在矿化过程中,羟基磷灰石矿物晶体在胶原的反应成核位点通过化学键合作用进行自组装。交联的胶原及其仿生矿化形成的碳酸羟基磷灰石可使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有望成为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胶原生物矿化的原理和方法,制备不同条件下的明胶生物矿化样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磷酸钙、氯化镁的存在引起明胶分子中酰胺Ⅰ、Ⅱ、Ⅲ带显著褪化,明胶生物矿化与胶原生物矿化的紫外光谱曲线也有相似之处,表明明胶与钙、镁离子存在配位作用,明胶也可能作为生物矿化的模板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为原料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矿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将透明质酸、胶原和生物玻璃按比例混合,再进行交联处理,冷冻干燥得到支架材料,最后将其浸入模拟体液进行矿化,分析生物分子在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的微观结构; 在模拟体液中的矿化产物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对溶液中钙、磷离子的亲和力构成了矿化机制的基础。且两种生物分子可相互键合,促进钙化。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矿化性能,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不同时期心肌胶原网络的改变,为高血压的治疗及心脏功能的早期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Masson三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和天狼猩红-苦味酸饱和液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对压力后负荷增高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术后2周、4周、8周心肌胶原进行观察,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对高血压不同时期心肌胶原总量和Ⅰ/Ⅲ型胶原比例的改变进行观测.结果:4周时心肌胶原总量较2周时增多,Ⅰ/Ⅲ型胶原量比例无显著改变.8周时,血管周围胶原增生显著,且向周围心肌间质中蔓延,出现了大面积的心肌细胞消失,取而代之为胶原纤维.胶原纤维互相交织,排列杂乱无章.Ⅰ型胶原增多,Ⅰ/Ⅲ型胶原量比例增大.结论:在高血压时,心肌胶原网络重建与血压增速和病程关系密切.血压增高越快,病程越长,胶原网络破坏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生物模仿自装配的无机化胶原的纳米纤维(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排列的纳米纤维集合体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骨骼、肌肉、头发.天然骨骼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无机化系统,它具有错综复杂的有序排列结构[1].它的集合形成是通过羟基磷灰石(HA)矿物在I型胶原有机间质中有序沉积而成.羟基磷灰石的晶形模型c轴取向与胶原纤维的取向一致.本文目标是制备一种似骨骼的磷灰石和磷灰石/胶原复合体.HA/胶原复合体的合成是用生物模仿策略,使复合体能与天然骨骼相似而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复合体合成的关键步骤是在含水介质中胶原间质控制磷酸钙的成核和生长.但制备与骨骼相似而具有纳米尺度的任何材料,即使是最低等级有序排列组织的材料,也是一个挑战性问题.因为所制备的材料具有两种不相同的纳米相,有机和无机纳米相.已经研究出确定自装配HA/胶原复合体中胶原与矿物结晶之间的超结构关系.首次观测到一种新的胶原与羟基磷灰石复合体的自装配有序结构.已经研究成一种新型的骨骼代用材料,成功地进行了超过150例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液中将胶原大分子吸附于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通过自由基引发的接枝共聚反应在胶原大分子上接枝聚丙烯酸丁酯支链制备了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氧化铝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确定了胶原大分子在氧化铝粒子表面的最佳吸附量以及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对接枝率、复合粒子的壳层厚度及红外发射率(8~14μm)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枝反应时间在12—20h时,复合纳米粒子的壳层为厚度小于15nm的胶原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层;聚丙烯酸丁酯支链的接枝率为3.7%左右时,复合纳米粒子在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分散良好;胶原吸附量为3.01g/100gA l2O3时,胶原氧化铝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下降程度最大,相应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最低可至0.527.胶原大分子与氧化铝纳米粒子的界面相互作用导致了复合纳米粒子红外发射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牛肌腱为原料,分别利用酸-酶结合法和酶法从冻干碎块中提取胶原纤维,经过盐析、透析、离心和冷冻干燥后制备得到高纯度胶原纤维.通过测定胶原纤维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得到酸-酶结合法的得率为44.9%,远大于单独用酶提取胶原纤维的得率33.8%.对制备的胶原纤维进行红外扫描和差示量热扫描(DSC),结果表明胶原纤维保持了完整的三股螺旋结构,DSC扫描结果表明冻干胶原纤维的变性温度为60.8℃.  相似文献   

12.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合成了介孔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孔隙分析仪、X光电子能谱(XPS)对该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介孔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呈纤维状,较好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的结构。当Ti/Al摩尔比为4.88:1时,TiO2-Al2O3二元复合氧化物纤维的平均孔径为7.4 nm,比表面积可达131.0 cm2/g,其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相存在,Al2O3则以无定形态分散于TiO2晶体间。  相似文献   

13.
Type Ⅰ,Ⅲ and Ⅴ collagens were extracted from bovine dermis and cornea by using pepsin treatment in acetic acid solution,followed by salt precipitation and dialysis,to purify and isolate each type of collagens.The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by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A reducing agent,2-mercaptoethanol,was used to remove disulfide bonds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bonds involved between α chains in some types of collagens.The use of delayed reducin...  相似文献   

14.
Type Ⅰ,Ⅲ and Ⅴ collagens were extracted from bovine dermis and cornea by using pepsin treatment in acetic acid solution,followed by salt precipitation and dialysis,to purify and isolate each type of collagens.The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analyzed by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A reducing agent,2-mercaptoethanol,was used to remove disulfide bonds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bonds involved between α chains in some types of collagens.The use of delayed reducing methods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α1(Ⅲ) and α1(Ⅰ) chains in a mixture containing type Ⅰ and Ⅲ collagens.The structure of disulfide bonds among α chains exists potentially in type Ⅴ collagen prepared from the pepsin-treatment extraction at 4℃,which differs from type Ⅲ collagen in relation to the locations of disulfide bonds.Compared with pepsin-treated collagen at 4℃,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s of α1(Ⅴ) and α2(Ⅴ) chains tre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decrease by 4.6% and 6.0%,respectively.It is concluded that type Ⅰ,Ⅲ and Ⅴ collagens can be prepared from bovine dermis and cornea by the use of pepsin treatment,salt precipitation and dialysis.The interchain disulfide bonds lie potentially near the edges of termini of type Ⅴ collagen molecules in extracellular matrix,and a small number of interchain crosslinks exist in type Ⅴ collag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应用抗坏血酸及胶原蛋白对于老化肌肤的疗效和吸收速率.方法:使用抗坏血酸和胶原蛋白涂抹于健康皮肤和问题皮肤之上,观察其荧光与反射光谱的变化情况,采用皮肤光谱对皮肤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进行检验,分析和总结不同部位皮肤对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胶原蛋白的吸收程度和修复效果.结果:皮肤可有效吸收适当浓度的抗坏血酸或胶原蛋白,适当比例的混合液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0.1%的胶原蛋白溶液吸收率高于0.5%和1.0%的同类型溶液,抗皱效果较好;20%的抗坏血酸即可取得良好的淡斑效果.结论:抗坏血酸或胶原蛋白浓度适宜时皮肤吸收效果较好,混合使用浓度适当的抗坏血酸及胶原蛋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胶原蛋白的组成、结构特点,综述了胶原蛋白在功能性食品、肉制品改良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涂层材料等食品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对胶原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