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强调。探究学习同时也是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与探究学习相关的概念有许多,包括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其中以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最为常用[1]。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成为了一门课程形态,常以一个综合性的专题或者主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强调多门课程内容的整合。探究学习则主要用于普通学科教学当中,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其对应的英文单词为“Inquiry Learning”。探究学习的本质在于“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进…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实施模式要从以往的“灌输型”转为“启发探究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实施模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学习环方法(learning cycle approach)作为一种基于探究的教学策略和课程模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习环方法在科学教育中尤其是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课程发展模式。也有人说,学习环方法是引导科学教育走出沼泽的一座灯塔。  相似文献   

4.
“学习环”模式是一种探究式科学教学策略,并在发展演变中衍化出许多不同形式。文章以“5E学习环”探究模式为基础,以学情分析为定位,以创新学具为桥梁,探究该模式在一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通过《玩转小水轮》一课发现,该模式对科学概念建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善加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独特的课程领域,被公认为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科学探究”特别强调了学习方法的转变,不仅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重要意义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校本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秉持“以学为中心”,落实生本取向、促进资源统整和实现效果达成。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校本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7.
唐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8-128
科学探究是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现行的教科书(苏教版)中就安排了“活动与探究”这一板块.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的《课程方案》提出,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目前,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开展。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或项目,在课题研究或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获得体验、经验等内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师生双方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从中也不难发现,以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如果仅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加以实施,而不…  相似文献   

9.
"学习环"模式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推理能力、概念的建构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文章介绍了"学习环"模式在美国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及其如何指导教师进行探究教学。这一模式对于中国目前教育中开展探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引入环节→探索环节→概念建构环节→概念应用与拓展环节→评价环节"的步骤运用"学习环"模式,以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其推理能力及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最早提出学科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到20世纪50、6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式,它的合理性已被许多教育者所接受。1964年,施瓦布首先正式使用“探究式学习”一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各国都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重构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特点,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探究的思想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条件.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科学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协作学习在科学课程学习中的优势,在科学课程中可构建以下3种协作学习模式:(1)人际互动的科学协作学习模式;(2)信息收集分析的科学协作学习模式;(3)问题解决的科学协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习革命的时代,一个文化理解的时代,一个学习革命与文化理解交互的教育变革时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逾十年,十年之中,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实践,诸如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重视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教学,面向全体儿童等。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育是国际化的,人们对于科学文化、科学本质、儿童认知发展等认识的发展也影响着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国际科学教育的文化交互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悄然变革:科学教学内容从过去强调了解科学事实和信息,变为强调理解科学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将过去教学中把科学知识和过程相割裂,变为强调科学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学习;将动手探究作为课程主要方式的“做”科学,变为让学生在真实探究基础上作为论据和解释的“理解”科学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型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是在解决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中建构学科知识,旨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使其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态度。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中“项目学习”活动为PBL的开展提供了支持的平台,结合具体案例初步探讨了在Moodle中开展PBL的过程及其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陈莉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2):96-104
近年来公众科学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研究和学习模式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快速发展。通过对“萤火虫守望”这一公众科学项目发展历程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到公众科学项目是通过大规模志愿者的参与形成持续不断的知识生成来维持和发展的,其发展的实质是学习网络的不断扩大与复杂化。个案研究发现:公众科学项目本质上是扩大了的组织化学习系统,在项目运行中具有分布式认知责任与认知过程模式化相统一、技术支持下共同探究和共享知识库在交互中共同发展、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等特点;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是通过技术支持落实“学习者中心”理念,培养、激发志愿者创新学习行为以推动项目发展。总之,学习和科研相互促进并在互动中推动公众科学发展,发展公众科学可以在推动科学发展同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因此,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公众科学,并推动知识管理体制创新和创建更加开放的新型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6.
项目学习(PBL)是一种应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模式。Blackboard平台能够满足项目学习所需要的网络学习环境,能为网络环境下项目学习的开展提供所需工具。根据课程的需要和特点,《Photoshop平面设计》网络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协作交流和学习评价三个模块的设计与建构,实现了Blackboard平台下的项目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尹后庆 《上海教育》2001,(17):21-23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采用的是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概念,并已将这一学习活动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第二期工程中构建的新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探究学习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探究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深入探讨有效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正确把握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体验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科学实施基于探究课程的学习模式,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蔡永城 《教书育人》2001,(24):29-30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可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是近一两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程。1999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10月下旬教育部在无锡举办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这两次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给予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同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文件,向全国推荐《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据调查,截止2000年9月,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