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里斯、哈曼援引心理学中情境主义质疑“人格”的理论与实验证据来挑战美德之实在性,美德伦理学家基于概念辨析、逻辑推演予以消极回应。心理学证据与哲学思辨在实证与理论层次上的错位,致使美德实在性争论仍在继续。文章对美德实在性争论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美德”与“人格”的关系,剥离出美德的实证内核——美德特质;立足美德的说明方案,结合人格特质大五模型的实证研究,考察人格特质与美德特质在神经解剖学层面的本体论依据,对美德实在性进行积极辩护。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验实在论,哈金对拉图尔和伍尔伽的《实验室生活》一书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认为本书关注于实验室研究,这应该是一直关注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基于对同一TRH(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实验的分析,批判了本书表现出的社会建构论特征。哈金实验实在论与拉图尔和伍尔伽的社会建构论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科学事实"具有"自然实在性"还是"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经验的实在性”的问题,理论界一直比较忽视,相应的专著、论文少有。其实对于“经验的实在性”问题的探讨,关于“经验的实在性的”的内涵、特点和时代价值的追寻.才能让我们找到真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遵循信息加工理论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框架, 指出科学发现学习的任务环境由实验模型和科学理论模型两部分组成;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从实验模型到科学理论模型的发现过程;并且,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学习者在理论驱动或数据驱动的归纳策略指导下, 对实验空间和假设空间进行的双重搜索.  相似文献   

5.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人们从远古的完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世界的各种解释,到近代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得到种种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推论形成多种理论;到了现代随着实验仪器的改进,测量结果不断精确,科学家视野不断开阔,原有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直至今日,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已浩如烟海,任何人都无法一一学习,我们课本中所介绍的只能是这些科学知识中的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是教师…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在大量文献中都强调了实验对理论的验证作用,忽视了理论对实验的决定作用,使人产生了理论来源于实验的错误认识,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本文运用波普尔科学哲学教育思想重新审视了大学物理实验与物理学理论的关系,强调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意义,即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正确与否,实验中可以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对大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批判精神有一定作用,并对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改形势下,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引领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会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运用探究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进行科学的探究;要在探究实验中收集信息,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科学评估探究的环节,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 ,实验方法在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在大量的物理与化学实验中 ,它具有实物的可操作性 .而在数学中“实验是在想象中做的 ,是设想着做的 ,是在思想中进行的实验 ,谓之思想实验”[1 ] .我们学过许多知识 ,观察过丰富的实际现象 ,进行过大量具体操作 .这些观察和操作的经验和感受 ,已深深地“内化”,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当我们研究问题时 ,就把研究的对象与这些内化经验及已有知识结合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理想化的图景 ;然后再设想某些要研究的因素或参数发生变化 ,并依据已有的知识预料指标达到的结果 .可见 …  相似文献   

9.
在理科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办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这里的确坚持了不犯科学知识性错误,却犯了另一类更为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假如我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理论并非终极结论,实验也并非科学理论真伪的镜子,那么,我们也许就不会"唯结论是瞻",也就不会不知道如何解释实验的"不配合"了。过程的正确就会获得与结论正确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的,经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对论形式,并通过力场加以解释,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实质性问题以及力场的实在性问题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上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世界不同的解释模式,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解释模式形成与转换问题的研究证明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所开启的存在论境域的合理性.科学的实在性在于它既包含着自然的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人的建构性因素.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是在人的生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管理学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管理知识的增长和实践与理论的共生。这就要求首先应科学理解和认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是对教育管理现象的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具有实在性和理解性,这才使得我们的研究得以存在和发展。但是教育管理学本身却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所以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这并不说明教育管理研究不重要,相反,我们的研究就是使得教育管理学有朝一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浅谈物理实验的分类及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物理学有实验和理论两种方法,从实验的结论中可以总结出物理规律,理论的研究须经实验检验才能被公认为科学理论.当然,一些实验问题的提出,以及实验设计、分析和概括还必须应用已有的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史表明它是在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相互推动和密切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掌握物理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浅谈一下物理实验的分类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萨特关于匮乏的思想及其与马克思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匮乏的思想是萨特人学理论的基石。在萨特看来,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在同匮乏作艰苦的斗争;匮乏是我们历史的根本关系,是对我们同物质单一关系的偶然确定;阶级的对立是匮乏的必然结果;匮乏已经内在化为人的非人性的人性结构。在对匮乏问题的看法上,萨特与马克思有根本差异。萨特还认为,匮乏是人类历史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但不是实在性的基础;劳动既是匮乏的实现也是对它的超越,由此形成我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理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科学实验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优势和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高校实际,指出了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验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技能培养;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课程,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设施不完备等.鉴于此,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是:规范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学中的竞争排斥实验为例,对生态学实验室实验中的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生态学实验室实验也"创造"现象,但是所"创造"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能自发呈现,这与物理学实验不同,物理学实验所创造的现象更多的是人为建构,是自然界中不能自发呈现的;生态学实验的这种"创造"是一种弱意义上的"创造",部分重构了世界,模拟了自然,具有可操纵性及与世界相逼近的实在性;创造现象与追求现象的实在性,需要在生态学实验研究中加以权衡。  相似文献   

17.
本从夏佩尔的经验主义和信念总和的本体论,普特南的逼真实在论和指称语义学本体论及邦格精确的系统的唯物主义的构建,阐述现代科学本体论的合理之处和进步。科学本体论与传统本体论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预先设定世界的实在性,而是求解它是什么。从传统思辨的立场转向实证的立场,这是科学本体论主要特点之一。我们时代建立起来的本体论都依据科学,并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期维特根斯坦致力于祛除数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在数学对象的实在性方面,他主张数学对象并不存在,实在性唯当在科学中谈论才有意义;在数学命题的真理性方面,他则主张数学命题不表达思想,更不关乎命题真假问题,真理性概念也只涉及科学命题。前期维特根斯坦从运算方向上给出了数的形式定义与等式的形式证明。这类定义与证明消解了逻辑主义的发问方式,使得逻辑主义框架下诸如“数学对象存在吗”“算术命题可以证明吗”这类问题丧失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德通过理论概念分析的方式证明实践法则必须是纯粹形式化的,但这时实践法则只是一个假定,他随即转向对道德律实在性的论证,指出道德律是可以直接意识到的,并进而确立了自由的实在性及意志的自律。康德的这一道德观点其实足一次向“伦理学的主体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教学法,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与讨论等步骤.本文只要讨论科学探究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