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试作弊行为对社会、对考生本人的负面影响是惨痛的,同时也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考生的考试诚信是杜绝考生作弊的重要途径。考生的考试诚信形成是各个主体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只有通过为考生考试诚信形成的重复博弈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并通过多种形式教育,才能形成考生考试诚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求实、诚信、创新、奋进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求实才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要诚信,尤其要对  相似文献   

3.
赵晓娟 《教师》2012,(26):119-119
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科研诚信,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中都出现了科研不端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笔者在此对高校教师科研绩效压力和科研诚信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4.
组织内外不同群体需求的不一致性、优质资源的稀缺性、组织内部的相互依存性,以及矛盾运动的永恒性,致使高校教师评价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织冲突。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博弈行为和博弈心理。常见的博弈模型有以下几种:"拒绝游戏"的博弈,对等个体之间的"困境"博弈,非对等个体之间的道德博弈。分析这些博弈行为有利于改进高校教师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个体社会化早期阶段,父母、家庭、社会等因素都是个体不能选择的社会化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考试诚信的获得抑或缺失发挥重要的甚或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家庭的诚信教育对学生诚信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职业对孩子的诚信态度和表现有统计意义的影响;社会诚信环境是影响中学生考试诚信品行养成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学生考试失信或作弊行为的记录将影响学生个体现在或未来的社会交往,考试作弊者的人际诚信、工作诚信容易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与投资者在会计诚信上的博弈过程,包括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博弈,说明了上市公司在融资活动中倾向于违背会计诚信,并结合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设会计诚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学生诚信缺失与道德现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切入,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模型所得出的均衡结果,为构建高校诚信制度,加强大学生诚信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考试中有很多学生作弊的行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严重干扰了高校考试的公平性,大学生考试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诚信教育的重点。很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考试中的诚信的缺失。本文对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大学考试诚信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今年教育部把高考作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一课,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业考核,而且通过诚信检验,进一步采取措施,精心打造2006年诚信高考。深入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教育部提出,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高考前对所有参考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以诚信考试、遵纪守法为荣的专题教育,使参考人员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维护考场秩序。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促使考生学习并遵守有关考试纪律。强化诚信考试管理。实施更加严格的诚信考试记录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从今年开始,诚信考试记录内涵进一步扩大,由考试环节扩展到报名…  相似文献   

10.
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忻 《教育探索》2003,(1):52-54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违纪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从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特点和条件入手,讨论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成本,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考试作弊的博弈心态;从完全信息纯策略静态博弈的视角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制定鼓励学生诚实应考的政策。教师监考是否得力对学生考试作弊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运用教师监考手段防治考试作弊的作用和条件,讨论师生博弈完全信息混合策略静态均衡的概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博弈视角提出防治学生考试作弊的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偷菜"类游戏依然在大学广泛流行,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较大影响。要解决该问题,在面对学生自身缺乏辨别力的前提下,大学教师应该剖析本质、深化学生对"偷菜"类游戏的认识;要明确教育目标,正确导向;要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典型;要呼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2.
姜璠 《成才之路》2021,(14):14-15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推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进科研诚信和学术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有利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推进高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和把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调查分析和问题归因后,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被高度关注.然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愈演愈烈,这给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求职障碍,也给用人单位、高校和社会带来不同层面的危害.诚信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永恒主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充满了诚信博弈,结合经济学的博弈论,全方位了解、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减少就业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给高校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对90后大学生特点把握的基础上,分析对师生关系带来的一些新挑战,总结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征,并重点提出如何构建高校教师与90后大学生的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考风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考风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长久健康的发展,然而当前考风不正的现象在高校比比皆是,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本文在研究了高校考风的含义及高校考风不正特点的基础上,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三方面对高校考风不正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诚信教育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大诚信应考宣传力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加大不诚信行为的处置力度五措施来加强高校的考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主要的关系,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对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有充分的了解,并在高校管理、高校思想、师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加以重点关注,以寻求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A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dat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t reveals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motes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some reason, however, a rather low level of communication is maintained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Further,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gain differently from such limited interaction with their university teachers. Translated from Higher Education, 2005, 3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eveals the views of future teachers from Israeli-Jewish and Palestinian-Arab communities regarding the desired school history curricula. We applied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urvey to a sample of 528 students studying in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grammes in thre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ne research university with a large Jewish majority and only Jewish respondents to our survey, one Palestinian-Arab college and one Jewish secular college. In both Jewish and Arab sectors, we found a major gap between teachers’ perceived desired curriculum and the official (nationalistic) on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come from highe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prefer significantly more internationally oriented curricula than Palestinian-Arab students and Jewish students in colleges. In addition,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in the university were found to attribute more importance than all college students to globally oriented curricular content for their pupils’ future success. Notably the Jewish students choose to include more globally oriented subjects than are currently found in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On other measures, there was less difference between Jewish and Palestinian-Arab students. The qualitative phase of ou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is seeming anomaly is due to the relative lack of sector-specific content in the formal curriculum covering the history of Palestinian-Arab population. This study yield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history curricular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local nexus, particularly within conflict-ridden societi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博弈的视角揭示高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原因,分别建立学生逃课、课堂互动、教师教学投入等三个博弈模型,分析了学生和老师双向博弈过程以及影响博弈结果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