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生产活动的合目的性与生产力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并不是什么离开社会的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活动的性质的超验规定。人的需要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最深刻的内在根据,从而也就决定了人的生产活动是一种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活动。人和自然的矛盾即人的需要和自然环境的矛盾,表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合目的性,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人和自然矛盾的永恒性以及人类物质生产过程的历史连续性、超越性而呈现出无限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思想中蕴涵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各种客观必然性、包括自身本性的自觉与超越。本文从"人与天"、"人与天命"、"人与圣"三个方面解析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主体意识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生与死,是一个人生命的两极。“现在生存的”个体的人总不免死。人的生,必然性中有偶然性;人的死,偶然性中包含了必然性。因此,在小说中表现死,或许是比表现生更有力度。在小说中,当死亡呈现时,没有比这更严肃了:其巨大的能量把那些饱饮了人间酸甜苦辣汁液的芸芸众生推到了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在不同的层次,或单一或复合地打上烙印,送入历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从人的恐惧心理分析入手说明宗教存在以及长期存在的必然性。作者认为人的恐惧来自三个方面,即对异己自然力量的压迫、异己的社会力量的压迫和人自身痛苦的无能为力,其中来自人自身的痛苦,尤是对死亡的无可奈何是所有恐惧中的最大的恐惧,而宗教则能在精神上、心理上满足人们缓解、摆脱死亡恐惧的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存在的必然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传统思路看,直接基于现实世界这一层面上平面式逻辑考察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关系,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历史规律对历史进程的制约有现实性,但这种现实性不是直接的,这恰恰缘于历史规律制约方式的二重性。历史规律在社会实践贯彻过程中表现为一种抽象的逻辑必然性,它通过纠正历史运动的曲折性以确保自身贯彻下去来宣布历史规律"神圣不可侵犯"。而人们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如何把它贯彻下来,取决于人们对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为我们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作用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历史教学。下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剖析史实应注意偶然之中存在必然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人类历史发展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是不依人的  相似文献   

7.
理性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表现为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在卖践领域蕴涵着一定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它是人类追求的普遍价值性、必然性和永恒无限的能力,它运用知识和理智,控制和驾驭人的自然生命欲望,使有限的生命升华为追求无限的精神力量。人的生命自然的非理性特质和超越自然生命的理性特质,共同构成人之生命与精神对立统一的内在本性,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和谐无间、理性感性的融合浑然不分状态下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8.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必然性,包含许多积极因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号、一种警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善于从积极层面理解、认识、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孙舒影 《文教资料》2014,(36):112-114
本文从司汤达一贯推崇的意大利性格入手,探讨《法尼娜·法尼尼》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意大利性格的核心是激情与力,其表现的形式则是激情之爱与自由意志,此二者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化背离,主人公法尼娜与米西芮里恰代表了这走向两极的力量,他们之间的冲突融合了意大利性格极端化的特点,在表现悲剧必然性的同时彰显了意大利性格激情壮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偶然性与必然性是作家不可回避的哲学命题。本文通过对鲁迅作品的解读,结合鲁迅的创作态度,对这一命题予以揭示。笔者认为,在鲁迅的作品中,偶然性表现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对峙中产生的危机感;必然性更多体现于小人物的艰难生存与死亡结局上。正是因为个人经历坎坷和对社会认识的独到,使鲁迅与同时代作家有着不一样的写作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自由思想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斯宾诺莎人生和哲学追求的真谛。在自然必然性的背景之下,斯宾诺莎否定人有自由意志。他认为自由不是自我决定的自由,而是按照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行动的自由;自由作为一种德性,是人精神力量的实现,是人完善性的最高体现;自由的获得、实现和保障在于人作为人存在具有的理性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3.
肖明艳 《文教资料》2008,(31):169-171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需要具有高尚品格与和谐精神的人.对此,高校德育义不容辞.本文从和谐德育的本质内涵、高校和谐德育提出的必然性以及实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构成的,表明其发展趋势的合目的性。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显示其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作为合目的性,它反映了人的行为的趋向性、选择性;作为客观必然性,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的特定过程、特定形式,也必然具有上述特征。一方面,它具有合目的性,即它是人们以一定的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习惯于将唯物论与辩证法二者结合起来讨论,这样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唯物论与辩证法二者结合是理所当然的,而对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却忽视了。本文试图通过辩证法的历史形态演变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必然性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师的法律身份、社会公益身份和被制度化的职业身份,可以确证教师的"国家人"属性。基于国家人的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国家意志、制度规约、国家动力以及国家话语,表现出国家规制的必然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家规制是以规制机构、规制过程、规制手段、规制内容和规制路径全面呈现出来。在现实中,应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国家规制;在未来,实行激励性规制与部分放松规制必将成为改变教师专业发展国家规制状态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的最高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从人的本质出发认识人的自由,使人的自由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人的自由的一般内涵,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和追求,是人支配外部客观必然性的能力以及人支配自身并利用外部必然性服务于自身的能力。自由对人尤其是个人来说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规律与似规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揭示教育规律和按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性诉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育规律是一种“确定性规律”,具有纯粹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等属性,把探求教育规律等同于寻找教育的确定性和有序性,相对忽视教育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事实上,教育是一种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序与无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有机统一,教育中没有严格的必然性,只存在弹性的必然性,教育规律本质上应为统计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后期有关必然与自由问题的争论,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争论的一方是经院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另一方是拉丁阿维罗伊主义者布拉班特的西格尔.双方围绕着人的意志与客体的活动是受制于自身的必然性还是决定于上帝的旨意,人的意志是以信仰与追求来世的幸福为目的,还是根据理性的判断,努力追求今世的幸福,灵魂是否不朽等问题,而展开争论。在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中,也贯串着有必然与自由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必然性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但是,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大学生的意识中诚信已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如:说假话、谎话、盗窃学习用品或财物、缺乏网络伦理道德等。又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实验数据、篡改成绩单、拖欠学费、贷款不还、充当枪手等。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存在必然性,并不是大学诚信教育缺乏这么简单,关键的是正视必然性,分析根源,研究对策。一、我国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