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校教育创新是由学校或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主体发起和承担的活动.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创新主体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即由校长作为唯一的创新主体或包括校长、教师乃至其他各类管理人员等在内的多个个体作为创新主体转向以组织为创新主体.学校教育创新实质是一个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从单个个体走向多个个体,然后走向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使命是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造与文化创造,而教师是高校创新工作的实施者与担当者。高校教师创新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即创新活动专业化、创新内容多样化、创新组织团队化与创新功能多元化。高校教师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以"促创新"为目的的科研管理体制、多功能的协同创新体以及高校创新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创新不是单一的创新主体所能完成,而是多元创新主体构成一个科技创新主体系统,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社会性地参与科技创新的整体活动。高校教师、在校学生、科技管理部门、校办科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了高校科技创新主体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需要以系统的观点、坚持多样性的机制,促进各个创新主体的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中外4个国家8所典型高校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理想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涵盖目标理念、领导机制、组织机构等10个关键要素,具备3个分系统,即操作系统、组织系统和支撑系统;应体现“三化特征”,即专业化、一体化及实效化;应把握好“四因经验”,即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整合建构而成囊括的“三系统·十要素”系统结构、“三化”生态特征和“四因”建设经验三大维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维一体”理想样态模型,以此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想结构关系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公益公产属性、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给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诸多障碍。 基于专利信息对创新过程的支撑作用,按照协同创新的目标规划、组织建立、研发运行和成果转化四个流程构建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资源配置和协作机制,确保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专利信息务体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提问的概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诉求,疑问是思维灵动的体现,疑问是传承创新的火种。疑问可以借助于提问的形式而呈现。提问的字面解释是指:提出问题要求解答。在学习活动中,提问是在任何科目和性质的学习过程中联系教与学双方的坚韧纽带,提问既可以由教学主导者向学习主体提出,也可以由学习主体向教学主导者提出,还可以是教学主导者或学习主体之间的互相提出。因此提问是一种自南平等多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二、何为不带问号的提问提问的基本方式在于将疑惑转化为问句进行叙述,也就是在提问的句子后面加上一个“?”,这是提问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那么有没有不使用问号的提问呢?相信看了下面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7.
借助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构建适应“四新”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涵盖了系统的主体和构成要素、位置与边界、结构与关联、活动与功能等基本要素。从系统构成的不同要素入手,分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建设“、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和数智技术赋能的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引入我国传统哲学智慧“道法术器势”的理论框架及其辩证关系,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之“道”,强化多维融合的生态体系之“法”,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之“术”,实现实践平台一体化融合之“器”,营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生态系统之“势”。  相似文献   

8.
高校就业生态从主体来说包括毕业生个体生态位、学校生态位和用人单位生态位三个层面。这三个生态点位合力协作、互利共生推动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深刻复杂变化,产业结构的矛盾、就业市场的压力、就业观念的偏向等困境,需要就业生态主体在政策导向、创新实践、重点聚焦、就业育人等层面加强建设和引导,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此提出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柬埔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日益显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动能不足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才、知识与合作是柬埔寨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围绕核心维度,高校扮演了优质人力资源集聚的“快车道”、“知识生产者”和社会“发动机”等角色.整体而言,缺少先发优势的柬埔寨高等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依然面临资源不足限制创新活动展开、制度障碍掣肘创新领域发展、外部环境不利高校知识溢出等挑战.  相似文献   

10.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将团学组织融入创新创业工作,以团学组织的作用、效能,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质量,从而促进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优势,分析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价值,提出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大学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它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大学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延伸和进一步的新发展。表现为:创新团队——创新型大学的组织结构特质;科技经济一体化——创新型大学的体制创新;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创新型大学的行为特质三大特质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表达了多元主体间正相关的因果效应及“协同产生有序、有序引导结构和结构决定效能”的逻辑演进,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理解为自适应解释、价值增值机理和创新生态影响。目前,我国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大学人才供给体系的结构性“缺口”始终存在,从而产生人力资源错配及供给失调等问题;大学学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衔接性不够、契合度不高,欠缺科学化、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大学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显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亟需再调适和再深化;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率效益偏低,科研R&D边际化现象明显。为此,我国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构建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深化大学人才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学科链专业链”的契合贯通;形成协同创新的优势合力及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扩散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基础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在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教师创新力有其自身特定内涵,学术创新力是大学教师的核心创新力。学术创新力基础主要包括洞察想象能力、综合交叉能力、知识谱系能力、反思批判能力、学术自主能力、合作分享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出发,根据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阐述了其在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就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加强环境建设、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创新教育的逐步兴起,使人们开始对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随着创新及其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化。关于创新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之一。笔者从创新障碍的涵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团队是大学学术场域中广泛存在且致力于知识积累和科研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推动了高校科研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如团队的内涵特征与发展逻辑不甚明晰、团队利益相关者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当前有必要反思高校创新团队的建设行为,减少政府和高校过多干预团队发展,回归创新团队学术组织本性,尝试依靠自组织力量建设高校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大学产业园作为加强知识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服务平台,能否建立起创新文化。是实现其所肩负的创新使命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大学产业园构建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大学产业园创新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基地,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日趋显著的基础和生力军。构建创新型大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可以通过地方社会技术创新、地方科技创新、围绕城市定位形成办学特色等三个方面探索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实验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化工类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 .他们不仅要有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 ,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高校化工专业二、三年级开展创新实验 ,使其尽早接触生产实际提出的问题 ,对提高学生钻研理论的兴趣、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业后适应期的缩短都是很有益处的 .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