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对此,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七册教材,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  相似文献   

2.
在我六年前的学生错例记录本上,记录着学生学习面积的“足迹”。1.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 )。此题是让学生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正确答案应该是“平方米”,而大部分学生填写了“平方分米”。甚至有个别学生填写了“平方厘米”。2.认为周长越长,面积越大。这个错误的认识.从三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时,学生还有这样的想法。3.分不清楚面积与周长,时常把它们混淆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谢毅 《山东教育》2010,(1):94-96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老师们常常会产生4个方面的困惑:一是怎样理解“表面”的含义,二是怎样理解“封闭图形”,三是为什么要把面积单位统一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四是怎样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什么是面积”。 课前思考:“面积”概念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知识是什么?如何达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体会自选度量单位的多样性和感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的面积概念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这些是我设计教学时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部编五年制教学第六册第88页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是学生较难理解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因势利导,在比较中认识概念1平方厘米、1厘米、面积、周长、边长以及相应的图形,这些概念之间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这是学生产生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教学中我尤其注意帮助学生弄清1平方厘米与1厘米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促成新概念(平方厘米、面积)在与旧概念(厘米、周长)的同步比较中获得更  相似文献   

6.
一、整体感知 人教版教材在“空间与图形”这一块的编排上很有特色,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过去的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主要侧重于计算,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课标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为此,新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并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能力。  相似文献   

7.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段时间的“图形面积”的教学,学生对图形面积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把“梯形的面积”作为我这个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并且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下出示梯形图,让学生质疑:“如何求梯形的面积呢?”在他们的疑问中,我拿出事先准备的活动材料,让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六册,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安排了一节“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时,重点应落实在“比较”二字上,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该节课教学中,用六个环节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全方位…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五年制第五册第136~137页练习三十二第1、2、3题。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小黑板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平面图形:问题:指名说出是什么图形,并到前面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师小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它们的周长围成的平面图形。2师拿出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师摸框问学生:这是什么?再摸镜面…  相似文献   

11.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周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上学期安排周长,下学期安排面积,学生很容易把面和周长混淆。特级教师吴正宪尝试把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认识一起教学,巧设"渔场",让学生思维的生长看得见。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即使到六年级,仍有学生混淆面积与体积的“单位”?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解决涉及“面积”“体积”概念理解方面的问题时出错率非常高?新课程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现状怎样?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阮宗香 《成才之路》2014,(36):46-47
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计算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求面积套用了周长的公式,求周长却套用了面积的公式;得到的面积用了长度单位,得到的周长反而用了面积单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淆呢?一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没弄清,二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意义不理解。进一步地追溯根源,则是不适当的教学造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解决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图形的面积”是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次接触有关面积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学会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进而理解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一、通过实物的观察、操作,建立面积的概念在讲解面积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操作实物,用手摸自己的铅笔盒,用眼睛观察实物:长方体的物体、正方体的物体、圆球、不规则的物体,理解物体的表…  相似文献   

16.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尊重”的误区1.全盘肯定——“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对于学生的见解、表现,教师唯恐自己一不小心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加以肯定。长此以往,学生感到茫然困惑。“圆的周长”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中画了一个最大的半圆(以图形出示)。教师课件出示后问学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一下后便有人回答:“我看到里面有半个月亮。”教师微笑着点点头。受此“启发”,另一名  相似文献   

17.
吕红梅 《甘肃教育》2010,(14):59-59
教学六年级第六单元“面积”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用两根16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就学生目前的水平,解答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但这类题目以后会经常碰到。鉴于此,我增加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这一课。  相似文献   

18.
周春回 《甘肃教育》2008,(17):51-51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没有处于“标准位置”,能反映图形本质特征的“变式图形”的呈现与认识。那么应如何处理好“标准图形”与“变式图形”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问:(1)哪一个圆的直径最短?哪一个圆的周长最短?(2)哪一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一个圆的周长最长?(3)你发现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研究圆的周长就要研究它与直径的关系。而这便是本节课的“课眼”所在。那么,这种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又何以成了教者的盲点呢?原因是教者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框框: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是“不言自明”的,而忽视了学生恰恰没有这种“先见之明”。可见,备课时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是不行的。二、“课眼”是知识的连接点,往往又是教材的省略点。有些课在揭…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北师夫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4~45页第五单元“周长”第1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禽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