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人格理论”中的“非指导性教学”、“学生中心教育”、“自由学习”等观点对我国的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借鉴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的先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以现象学为研究方法,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本主义独特的人格理论,在当代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领域.但由于其未提出客观的研究标准,忽视了人的社会性,这必然导致其人格理论在洞悉和探索人类本质的过程中产生瑕疵.  相似文献   

3.
真诚尊重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将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内涵和特征的情感教学理论,对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观、“以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实践依据基础之上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事物本质,而是由经验着的人按自己的知觉赋予的。罗杰斯接受这个主张,认为每个人存在于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不…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观是在哲学、心理学有关“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性,认为“自我”的力量是巨大的,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充分展现了人类善良、自由、积极向上的一面。但由于忽视社会化、脱离社会实践,这种自我实现最终只是一种虚伪。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实现主不开社会实践,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 (Rogers ,C R)的自我观念 ,作为他人格理论的结构基础 ,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不仅对自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Rogers,C.R)的自我观念,作为他人格理论的结构基础,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显的特征。不仅对自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研究人性时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即:情感和认知相统一的整体观:以自我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言人,罗杰斯先生不仅因其“患者中心疗法”开创了心理治疗的新局面,而且他又将这一理念成功地引入教育领域,首倡“个人中心教学思想”,引发了当今教育的重大变革.面对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回顾、整理罗杰斯先生的基本教育主张,挖掘、探求其教育主张背后的思想渊源、哲学理念,其意义应当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卡尔.罗杰斯以其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依据他的人性假设创立了精神治疗中的“非指导性治疗“,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nondirective teaching)模式,独树一帜,引起当代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一股新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潮.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教学内容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之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第三思潮”关注人的潜能与价值问题,其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观点,“自我实现(self-actualizing)”是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战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基本精神.教育的人文精神在疏远人的科学主义、疏远个体的社会本位论和疏远个体内心的行为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遮蔽.在教育中,实现关爱人类、尊重个体、珍视内心,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人格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观正趋于多元化。教育改革的深化使得人格教育愈显重要。人格教育注重人格品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使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行为达到和谐的发展,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自觉地将人类明成果内化为自身独特的素养,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从而适应社会并推动社会与之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格问题是一个被多学科整合与研究的对象,哲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意义的关怀,即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为性或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关怀的心理调适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格教育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综合。目前,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更需要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精神人格。文章试图通过人格的诠释,阐明人格的成因及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学生德育的培养提供新的教育视角。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两大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理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观才能推动教育公平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应当在构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体系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从培养学生的人文自觉与价值理性、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社会责任与公民素质、理论素养与创新思维四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掘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内涵,以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宋振凌  刘燕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1):17-18,28
对驰名商标适用反淡化理论的保护,虽然已被许多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纳,但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不同和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以下笔者通过财产权劳动理论、人格理论、激励理论从法哲学层面揭示反淡化理论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格是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应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者要熟悉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实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竞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竞争理论对于研究学术组织有重要意义。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竞争表现得尤为明显,使美国高校保持了向前发展的活力。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对个体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并给整个国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