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的复合性尽管可以暂时性地应对高校教育现实,但其权宜性也会阻碍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所列的职业分类体系相比对,辅导员职业角色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职责的繁重性。重新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势在必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存在"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的错位、提供的服务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等问题,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则集中于辅导员对学生发展的辅导咨询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这一"重叠共识"的体现和实现者,正是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实质性内核。通过将高校其他人员的职业责任"零余"部分进行"加总"的途径确立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与职业发展的历史相悖的职业角色形成路径,也是辅导员职业责任过重以及角色困境的根源。依据关于角色期待的"重叠共识"和"减法"逻辑减去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职责,确立"辅导咨询本位",是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应然定位和职业发展取向。"辅导咨询本位"的辅导员将通过其辅助性、建构性功能服务于学生发展,其职业责任主要在于社会认知与适应的引领,学生人生观念与社会行为的指导以及学生心理的关怀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笔者以上饶市博物馆为例,对1 115名来访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并从理论、政策和现实的角度考量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面临的实然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适然”之策:打造“云端”、多元合作,拓展传播渠道;贯串文化旅游,细分受众群体;建立质量反馈评价机制,以期为博物馆更好发挥社教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飞杰 《考试周刊》2007,(46):140-141
高职院校辅导员既是高职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事务的具体执行者,又是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者,还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咨询者,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笔者认为要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并能够对自己的角色予以准确定位。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树牢为党为国育人育才理念。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倾听者、辅导者、教育者、传授者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对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如何创新育人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必修课。立足三全育人背景,从辅导员的视角创新探索“一核三链”育人路径,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辅导员既是高职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事务的具体执行者。又是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导者,还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咨询者,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掌握基本的工作原则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秩序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联系最广泛、关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从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看,随着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原有借鉴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与办学模式需要之间越来越不相适应了;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开展学生工作水平,必须从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合作办学企业需求,以及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三个方面出发,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辅导员既是高职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事务的具体执行者,又是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辅导者,还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咨询者,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得不对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进行严格的素质选择。本文就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为人们的大学价值理念、理想与现实的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差异和冲突。要继续从应然的角度对大学教育进行思考、探究与设计,坚持大学教育理念的理想性、超前性和引领作用,使之与现实的大学教育实践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要积极促进实然的大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亦即应然的目标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既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者,是融多种工作角色为一身的复合型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工作关切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关切到学生的将来发展,关切到祖国建设的人才质量.因此,要求辅导员工作一切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指导思想,真正做到“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角色定位就需要辅导员不停地转换身份,在角色的转换中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多重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七个派别,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建树,但也值得进一步推敲、完善.历史派的贡献在明确教师的职责方面;应然派在高尚的道德诉求为价值依归等领域有着闪光之处;实然派的优点在于现实可行性上;适然派主张适然样态既有现实性又涵盖了较高的价值诉求,但如何做到?教师执业的规范、度量如何划定?尚待进一步研究;比较派在借鉴西方的信息、先进思想方面有可取之处;综合派集其他四派之精华,但未能找到师德的理想样态和合理考核体系,以及大体阈值;国外的研究重“才”而轻“德”,不适合我国国情.故该课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SFIC协同治理模型按照“应然—实然—应然”的思路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校企协同培养运行机制进行分析,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模型,其次围绕模型需要具备的条件对现实困境展开探讨,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基于SFIC模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峰 《文教资料》2010,(13):232-233
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担负着重要角色。注重辅导员服务理念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文章从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应然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应然状态可以做如下的多维考量:高校教师的第二次分工造成辅导员专业化之应然趋势;高校的现代改革促成了辅导员专业化之应然转向;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理念规导着辅导员专业化之应然价值;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适应高职教育形势变化,转变管理思想,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以及当前高职学生特点和开展辅导员工作情况.指出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的对策和建议:一是辅导员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做学生的引路人;二是要尊重学生,加强交流,做学生的指路人;三是要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具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职业文化全面参透下的高职班级建设和管理,决定着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与不同。高职辅导员,做好“三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针对性开展班级工作的关键。同时,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变化与职能拓展的分析,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角色出现了多重性、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由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发展成教育者、引路人、管理者和服务者于一身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存在的教师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的差距,以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分析来自不同主体对教师的期望,揭示教师在多种期望形成的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中,最终选择实然角色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辅导员角色类型,提供该类高校辅导员发展定位的参考;方法是采用访谈调查法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辅导员进行多变量调查。本文的结果是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差异,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辅导员比普通高校辅导员在角色感、情绪状态、行为模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本文的讨论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该考量契合艺术类专业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扮演"五师"角色。  相似文献   

19.
章樱樱 《文教资料》2009,(14):176-177
高职院校是培养第一线操作型人才的摇篮,而辅导员则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正确定位辅导员“导”的角色,对进一步搞好学生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承担着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等多重角色,由于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相关激励制度和措施的落后,辅导员这支队伍职业发展陷入困境,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乏、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探讨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潜力,调动其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对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